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6大题考点1理解概念含义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45357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6大题考点1理解概念含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6大题考点1理解概念含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6大题考点1理解概念含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6大题考点1理解概念含义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般 论 述 类 文 本 阅 读考 点 一 理 解 概 念 含 义 (对应学生用书第64页)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为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2、。“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

3、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

4、任务,刻苦的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就道理上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再往深里说,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记得几十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选自叶秀山文集,有删改)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_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第三段中说“谱有标准、准则的意

5、思谱还有谱系的意思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这些不就是含义吗?要点很明确,如果平时多加练习,能将心静下来认真思考,考场上细心一点,完全可以做到拿全分。【答案】标准、规则;(2分)谱系;(2分)有待实践的“本”。(2分)一、根据语境解释概念含义“3方法” 1前后勾联即根据文章的整体性原则,将上下文勾联在一起,从文章的主旨出发,与表达目的和表达技巧等联系起来,全面审视作者在相关内容中遣词用语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的含义。2表里参验即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从概念的语表含义进而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抽象出文中所表现的内在的深刻的含义。3以文解文即根据构成文章诸因素之间既互相制

6、约又互相阐释的特点,进行同义互解或连义互解。答题时,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中,看看是否连贯畅通,逻辑关系是否合理。二、明确要求,根据词性准确阐释概念内涵1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根据词性,准确阐释概念内涵对文中重要概念要作词性分析,以确定答案表述和试题要求理解的词语在结构性质上一致。如果试题要求解释的词语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拟写答案时要用相应的短语来表述;如果是形容词,则要从该词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点方面考虑,结合具体内容做出解释;如果是副词,则要根据副词的类型(情态、语气、范围、频率等),结合上下文进行阐述。(对应学生用书第65页)专 项 练一、(2017南京盐城一模)阅读下面

7、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衣人:当一个人痛苦地来见你王开岭患病,乃一种特殊境遇。一个生病的人,无论肉体、意志还是灵魂,皆坠入一种孤立、紊乱、虚弱的低迷状态,他对身体失去了昔日那亲密无间的熨帖和温馨的感觉,俨然被异质侵入,肉体被劈成了两半污染的和清洁的、有毒的和安全的、忠实的与背叛的相对白衣人的优越,患者的弱势一开始即注定了。他对自身近乎无知,束手无策,被肉体的秘密蒙在鼓里而底细和真相却攥在别人手中。身体的“过失”使之陷入欲罢不能的自卑与焦虑,其意志和力量被削弱了,连人格都被贬谪了。他敬畏地看着那些威风凛凛的白衣人除了尊重与虔诚,还混含着巴结、讨好、恭维、攀附,唯唯诺诺、恓恓惶惶,对白衣人的每

8、道指令都奉若神明。由于专业隔膜和信息不对等,白衣人作为医学的权力代表,已成为患者心目中的精神砥柱和图腾。但是,接下来我们必须关注白衣人的态度。对于患者的弱势表现,他是习以为常、漠然受之,还是引为不安、勿敢怠慢?在一名优秀的白衣人那里,患者应被视作“合格”的生命,而非被贬低了的客体,甚至患者更应被作为“重要人物”,赢得超常重视。有良知的医生一定会意识到:再去贬低一个已经贬低了自己的人,于心于职都是有罪的。同时,他也定能谙悟:在患者这种可怜兮兮的表象下却潜伏着一股惊人的力量一股难以抗拒的莫大的道义期冀和神圣诉求,它是如此震撼人心,容不得半点犹豫躲闪,你必须照单领受并倾力以赴,不辜负之。“弱势”在良

9、知一方总能激起高尚的同情,但在另一情形下就不妙了:一方正努力陈述痛苦,显露出求助的不安,同时不忘递上恭维;一方则满脸冷漠,皱着眉头,一副轻描淡写、厌倦不耐烦的样子很多时候,这涉及“生死大计”的接见维持不了几分钟即草草收场,更像是个照面。若患者不放心,巴望着多磨蹭会儿,白衣人便道:“先试试看再说。”其实,这话大有玄机:此次诊断只是个演习,乃试验性的,他已提前透支了一种权力一次允许犯错误的机会。俨然一个马虎士兵,从未要求自己“一枪命中”,竟打算连射下去,直到命中。细想一下那些粗鲁的医学行为,许多细节皆令人不寒而栗。美国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最年轻的科学观察科学札记中毫不隐讳地说,他对医生本人不患重症

10、感到“遗憾”。因为如果那样,医生本人就无法体会患者的恶劣处境,无法真切地感受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悲伤与恐惧,亦无法感同身受地去呵护、体恤对方。读至此,我唏嘘不已。没有比这种“角色亲历”更能对蒙昧的医学现实有帮助了。体会做病人的感觉这对履行医职乃多么重要的精神启示!它提醒我们,一名优秀的白衣人永远不能绕过患者的痛苦而直接揳入其躯体,他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在对方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尔后,才能以最彻底和刻不容缓的方式祛除这痛苦。托马斯的话给自己的岗位设定了一种积极的难度,一份严厉的心灵纪律,进而从人文的角度更近地帮助医学,提升其关怀质量。它催促白衣人:以

11、生命的名义,以全部的激情、理性和庄严努力工作吧!因为,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病人之现实亦即我们之现实,个体之命运即人类之命运。(选自江河之殇,有删改)1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的“角色亲历”?(6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对于重要概念“角色亲历”的理解,首先要回到原文(主要集中在第五、六两段),筛选出作者的相关论述和论据,阐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医生最好能在自己的生病经历中真切体验做病人的感受;医生对患者的痛苦要感同身受,在病人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角色亲历”是一份严厉的心灵纪律,体现了高尚的人文情怀。(每点2分)综 合 练二、(2017无锡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

12、4题。(18分) 极限也许只是一根草叶延滨最近常看一个电视节目挑战不可能。参与节目的人,都是平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凡人。但他们走上节目演播厅,都带上了常人认为不可能的“高招”,向人们认知的极限挑战。比方说,驾驶员开着直升机,用支架开啤酒瓶盖;一个社区女民警,能从十五个打扮一样的蒙面行走的孩子中,找出其中的四胞胎兄弟,连国际刑警李昌钰都感叹:“我不行,做不到。”这个节目是对那些热爱本身职业的普通人的赞扬,也让我们看到,人的能力可以达到的极限边界。在挑战极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人的能力总有极限,不是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凡是那种超越极限的话,比方说骗皇上高兴的“万寿无疆”,比方说骗士

13、兵卖命的“刀枪不入”,都是骗人的话。最近几年,几位诗人出乎意料地去世,让我感到,与“挑战不可能”展示的生命张力相反,生命的另一种特征,就是脆弱和不堪一击。如果说生命是一只弓弦,挑战不可能里的主人公们,就是用绷紧的生命之弦,奏出了美妙的高音。现实生活中,从我们身边离去的那些人,他们在某一个节点上,这根弦绷断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句话为人们所熟知,那么,谁能知道那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也许每个逝去的生命,最后那一根稻草都不同。因为不同,所以古人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无常”。庄子是洞悉生命奥秘的大师。他讲了三十三个寓言故事,大都与生命有关。他讲“郢人运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匠石的奇人,

14、将郢人涂在鼻尖上的白粉用斧子削去却不伤及郢人的鼻子。他还讲大司马手下有个锻钩刀的人,锻出的每一把刀轻重一样不差分毫,“非钩无察”方能得心应手。这些都是古代“挑战不可能”的奇人。同时庄子也讲生命的另一面,那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他说,生命是有限的,天下的知识和学问是无尽头的,什么都想得到,那就活得太累了。庄子真是辩证法大师。人可以在某一专门技艺上精益求精,创造出奇迹;同时人更要明白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要舍得放弃。遵循常理和中道,这样就可以享受人生。庄子帮我找到了那一根要命的稻草。人生有追求,术业有专攻,就能做出成绩,甚至“挑战不可能”;人生有得失,生有涯而知无涯,善待生命,要学会放弃和舍得。在你放弃的许多“舍不得”里,必有一根将会是“压垮骆驼的稻草”。庄子早就告诉我们,那一根最后的稻草应该早早丢掉。虽然我觉悟晚了,但也要做个明白人。我也用手机,也用微信,但我绝不让这小东西把我变成低头族。人啊,就要珍惜“抬头”过日子。我也喜欢小摆设小佩饰,但我绝不迷收藏。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