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5鉴赏表达技巧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45348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5鉴赏表达技巧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5鉴赏表达技巧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5鉴赏表达技巧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二轮语文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5鉴赏表达技巧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点 五 鉴 赏 表 达 技 巧(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秋兴),完成后面的问题。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_赏析题要注重细节,要往细里做。“明朝”表明此两句是作者的畅想,是虚写;“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是想象的内容,描绘了一幅烟雨垂钓之画面,这种画面其实寄寓着隐居的愿望,而情感又是双重的,一面说要隐居,另一面则是对现实的不满,这些都是要想到的。“丹枫”照应“秋”,这一点不易想到,容易漏答,因为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很容易忽视了它的现实性!对于诗歌鉴赏类题,平时训练时一定要认真踏实,考试时才能多拿分。【答案】以“丹枫”照应秋;(1

2、分)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2分)也暗含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苦闷之情。(2分)一、常见易混表现手法的区别1借代与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3、。“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3衬托与对比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主要区别: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4拟人与拟物拟人是指将人的习性、特点、行为、动作等拟用在物体上。拟物是把某一物体当作另一物来写,有两种情况,一是把人

4、拟成物,一是把物拟成另一物。5对偶与排比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6借古讽今(喻今)与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喻今)主要指作者借助历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诗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来抒情。前者主要是指咏史诗的整体表现手法;后者主要是指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7渲染、烘托与衬托(1)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

5、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 “次”对“主”起陪衬作用。做题时可这样区别: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一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 “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2)烘托与渲染。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

6、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二、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3步骤”步骤1:定技巧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步骤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说明是如何运用表达技巧的。步骤3:析效果(作用)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专 项 练一、(2017扬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兴八首(其六)唐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7、。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时,蜀地仍战乱不息,诗人时年55岁,滞留夔州。曲江:地名,在长安城南。花萼: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据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4分)_【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效果,一般首先从修辞手法分析,然后就情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关键要结合诗句的内容,指明其艺术特征或作用。【答案】使用了借代的手法,(1分)用“珠帘绣柱”借代行宫别院,用“缆”“樯”借代游船,(1分)写出了曲江行宫别院建筑的奢华

8、、(1分)皇帝所乘游船装饰的华美、游乐的声势之大。(1分)(如果只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围”“起”,最多给2分)二、(2017苏北四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注】候吏:驿站管理者。沙际:水边。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4分)_【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分析情景关系。要结合诗句中的具体景物进行分析。【答案】运用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

9、写;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综 合 练三、(2017苏锡常镇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11分)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宋叶梦得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注】故:依旧、仍然。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3.上片写出了夏夜的什么特点?请简析上片的写景艺术。(5分)_【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对意象、意境的把握和写景艺术的赏析。把握意境的特征,要从分析意象入手,如“新月”“水鸣”“疏星”“流萤”既是夏夜的典型景象,同时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衬托,形象生动。【答案】写出了夏夜的静谧。(2分)选取了夏夜有代表性的景物,(1分)从视觉、听觉的角度,(1分)运用反衬手法,以明衬暗,以声衬静。(1分)4赏析这首词的结句。(6分)_【解析】结句既是景物描写,又是全词主旨的表达,因此,赏析时要着重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并知人论世,指出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内容。组织答案时,既要指出艺术特色,又要明确情感内容。【答案】以景语作结,借景抒情。(2分)以水阔写出故乡的邈远;(1分)歌女难觅,归意无从抒发;(1分)烟波浩渺又表达了诗人的迷离怅惘之情。(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