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4第2节考点2鉴赏诗歌语言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44493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4第2节考点2鉴赏诗歌语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4第2节考点2鉴赏诗歌语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4第2节考点2鉴赏诗歌语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4第2节考点2鉴赏诗歌语言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鉴赏诗歌语言角度1_炼_字明常识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别,提高鉴赏炼字的能力。词类解说动词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形容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描写茫茫沙漠,“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孤”字状其醒目;“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数量词如杜牧

2、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二字正表现了这些。诗人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听、来看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二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听实见,心理的耳目虚听虚见,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叠音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字。“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拟声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渲染颜色的词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姜虁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歌女青楼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更增加青山故国之情含有修

4、辞手法的词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定考向常见的设问方式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熟技巧1鉴赏方法(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2)看字词是否表

5、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4)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能凸显的人物的性格特征。2答题步骤(1)鉴赏炼字型(2)鉴赏诗眼型第一步:指出该字(该词)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第二步: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字(该词)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分析该字(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野水孤舟梁栋注前村

6、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注梁栋,咸淳四年进士。迁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宋亡,归杭州闲处守道。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颈联中的“空”和“坐见”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读懂诗歌骤雨过后,积水茫茫,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与外界隔绝的孤洲整天没有来客造访,唯有一叶小舟孤独地拴在垂杨的岸边。本想乘舟渡河,但门前的水势有增无减。只好袖手归来,栖迟茅屋,不惊鸥鸟任其沉浮。【解题思维第一步:明确颈联是本诗的第五、六句,找出“空”和“坐见”在颈联中所处的位置。第二

7、步:认真分析颈联内容。“空有济川心”表面是说虽想渡河,但只是一种奢望,“坐见”写出了诗人的无奈。联系注释可知,其实诗人要写的是即使想恢复中原,但也无法施展抱负。第三步:先解释这两个词的字面义,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步骤一)“空”在此为“徒然,白白地”之意;“坐见”,即坐视,无可奈何之意。(步骤二)诗人虽然想乘舟渡河,无奈门前流水,水势有增无减,渡水的打算便成了泡影。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面前诗人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步骤三)“空”和“坐见”,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悲愤和无可奈何。阅读下面的宋词,

8、完成后面的题目。 144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赵鼎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注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解析这首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惊”字匠心独运,将词人恨时思国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答案“惊”字用得最好。“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快,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态,充分表达了词人恨时思国的

9、爱国情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既然诗人是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是否更恰当?为什么?(5分)抽样1:我认为用“居”字好,一是诗人居住在郊外;二是诗歌的题目就是“灞上秋居”,紧扣诗题,前后照应。阅卷点评抽样1:虽有一定道理,但有些牵强;“前后照应”不是“居”的特点。只能得2分。抽样2:赏析流于肤浅,“寄卧郊扉久”明显不是写一晚之事。未从深度上进行挖掘,只能得1分。抽样2:“卧”字恰当,因为诗歌写的是风雨夜晚的情景,是诗人在床上“卧”听并联想到的情景

10、。规范答案:“卧”字更恰当。“卧”在文中有“躺倒”的意义,在这里更准确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也更准确地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卧”比“居”更充分地表现诗人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意和忧愤。增分指导:炼字题着眼于形象描写的生动性、思想情感的含蓄性、议论说理的深刻性、语言搭配的精美性四个方面,本题鉴赏的是动词,应着眼于描写的生动性,再由果索因,体会感情的深刻性。对于此题,首先要理解这句诗的含意,“卧”在此处有“僵卧孤村,百无聊赖”之意,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可分析出该字准确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状态,而“居”没有这层意思。阅读下面的诗

11、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这首诗的末句,有用“应”字的,也有用“犹”字的,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解析本题要求比较两个副词运用的巧妙程度。要联系诗歌的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立足于“炼字”的修辞效果。答案不止一种,见仁见智,贵在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应”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慨叹,也表达出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犹”字也很新奇。去年系舟的痕迹如今仍在,意在暗示在此停泊的客船不多,突出了荒村野店的孤独寂寞。能通过比较鉴别,答出“应”与“犹”任何一字的妙处均可。【答案(示例一)

12、“应”字更好,“应”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角度2_炼_句明常识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1省略。古诗词中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是常见的现象。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其中,“遥招手”的主语“蓬头稚子”

13、就被省略了。2对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其中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3倒装。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句子里常用语序倒置的现象: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水清浅”即“清浅水”,“月黄昏”即“黄昏月”;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下句即“青松冷日色”;动词和宾语倒置,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4互文。古诗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章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都是互文见义。5列锦。限于篇幅的制约,诗人要想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往往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名词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使读者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