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6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41611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7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6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6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6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6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6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6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6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学年 6 6 月份考试月份考试 高一高一 生物生物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分卷 I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共共 2626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1.1.5 5 分分, ,共共 3939 分分) ) 1.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 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A 甲的运输被促进 B 乙的运输被促进 C 甲的运输被抑制 D 乙的运输被抑

2、制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 10 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 40 倍物镜 观察。 此时, 除调节细调节器外, 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 正确的操作是( ) A 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 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 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 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 3.下列生命活动中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 抗体的合成 B mRNA 的合成 C ATP 的合成 D 胰岛素基因的复制 4.最近科学家发现名为 WWP2 的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 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如果

3、用药物抑制这一基因的作用,癌细胞可被有效控制在原发 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2 - B WWP2 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 C 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D WWP2 基因的表达可能使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增多 5.如图所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是( ) ABCD 6.设置不同的 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 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 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

4、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 与 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 ATP 多 C d3浓度下,光合速率最大 D 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7.下列关于细胞中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 核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 核酸是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8.提取绿叶中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3 - A 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 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 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 a

5、和叶绿素 b D 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9.下列细胞中寿命比较长的是( ) A 根冠细胞 B 根尖分生区细胞 C 根尖成熟区细胞 D 根尖伸长区细胞 10.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 葡萄糖 淀粉 蔗糖 麦芽糖 果糖 纤维素 A B C D 11.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 DNA 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b、c 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 OP 的染色体数目比 MN 增加 1 倍,原因是 NO 发生了受精作用 C JK 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 MN 段发生了核 DNA 含量的加倍

6、 12.下图为人 WNK4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 WNK4 基 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 1 169 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 - 4 - A 处插入碱基对 GCB 处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 C 处缺失碱基对 ATD 处碱基对 GC 替换为 AT 1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受粉应( )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C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14.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

7、质含有硫元素 D 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 15.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 X 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 1B 2C 3D 4 16.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17.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 - 5 - 哪种情况,有可能对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A 置换单个碱基对 B 增加

8、 4 个碱基对 C 缺失 3 个碱基对 D 缺失 4 个碱基对 18.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都较短的古鹿进化而来的,对长颈鹿进化过 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作用的结果 B 由于食物缺乏,导致古鹿变异的结果 C 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结果 D 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A 注射 R 型菌后,小鼠不死亡 B 注射 S 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 S 型菌 C 注射 R 型菌及热处理的 S 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 S 型菌 D 注射 S

9、 型菌及热处理的 R 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 S 型菌 20.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21.父亲、母亲均正常,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若这对夫妻以后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 个正常、一个患白化病的几率是( ) - 6 - A 3/16 B 3/8 C 9/16 D 1/2 22.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字母 X 可能代表( ) A

10、 不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 能合成抗体的人类细胞 C 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D 不能合成抗生素的人类细胞 2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产生该病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血红蛋白中的氨基酸种类发生了变化 B 信使 RNA 分子中的密码子发生了变化 C 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D 体内相对缺氧 2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 运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 DNA 的细胞和促进目的

11、基因的表达 25.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 7%。现有一对表 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 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 9/800B 1/22C 7/2 200D 1/88 26.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的遗传时, 发现一株月见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 2n 24 (条)变成 4n48 (条),成为四倍体植株。该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 ) - 7 - A 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B 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C 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

12、染色体是同源的 D 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 分卷 II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共共 6 6 小题小题, ,共共 6161 分分) ) 2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 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CO2时, 哪种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较少。 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 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 O2),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 甲、乙装置中 CaCO3沉淀量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内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 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 1 和滤液 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 、 乙

13、 两 组 实 验 的 变 量 是 _, 实 验 中 需 要 控 制 的 无 关 变 量 主 要 有 _。 (2)酵母菌产生 CO2的场所是_。 (3)利用提供的 U 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 U 形管底部的半透膜, 其余物质能通过)、 滤液 1 和滤液 2 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_的滤液 1 和滤液 2 分别倒入 U 形管的 A、B 两侧并进行标记; - 8 - 一段时间后观察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如果_,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如果_,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_ _。 28.下图是利用溶氧量变化来测定黄瓜叶片光合速率的装置。实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反应杯 的溶液中加入少量 NaHCO3是为了提供 CO2。请回答: (1)黄瓜叶片放入反应杯前需抽空叶肉细胞间隙内的气体,目的是_。 (2)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原因是密闭的反应杯中_, 此时,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