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41492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马关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A.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 都实行科举考试,从民间选拔人才D. 都把相权一分为三,加强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四位帝王的共同点。A仅符合秦始皇,其他三位都不是开国皇帝;C仅指汉武帝;D不符合秦始皇。四位皇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2、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从考查的范围看,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历史事件的背景、特征、影响等,并和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及世界史相联系。2.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14年斗争的开端是A. 九一八事变B. 卢沟桥事变C. 平型关战役D. 台儿庄战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习近平主席所说的这14年斗争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45年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故选A。BC都发

3、生在1937年,D发生在1938年,时间不符,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以往“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而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3.19世纪中叶,“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A. 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

4、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说明该事件与农民的反清斗争有关;材料中的“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说明该事件与英国人的侵略有关,符合这两点的只有B项,一为太平天国运动,一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答案为B项。A项不涉及农民的反清斗争,C项是反对日本的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非只是“英国人的滋事”,排除D项。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同点4.从1966年到1975年

5、,十年间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公检法”被破坏B.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C.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D. 国际环境恶劣【答案】B【解析】【详解】由“从1966年到1975年”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十年间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与“文革”时期国家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有关,故答案为B。AC都是民主遭到践踏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材料内容与国际环境没有关系,D错误。5.2018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6周年。46年前,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是A.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C. 中美关系缓和与改善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答案】

6、C【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故选C;A和D均是日本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客观原因,B是历史因素和次要原因,故排除ABD三项。6.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男女间的关系自然地存在着高低的分别,也就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下列史实可论证材料观点的是A. 城邦女性大多为债务奴隶B. 城邦女性公民经济地位低下C. 古希腊城邦面积狭小D. 公民资格属于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答案】D【解析】根据“城邦男女间的关系自然地存在着高低的分别,也就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在雅典,公民资格属于城邦成年男性公民,妇女没有公民资格,雅典民主只是少数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故D正确

7、,B错误;A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7.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 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D. 政党之间斗争决定内阁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可知当时英国内阁制的主要原则是对外要意见一致,而不是内部意见一致,故排除A项;首相是内阁的领袖,不可能和内阁普通阁员享有平

8、等权力,故排除B项;根据“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可知内阁集体责任制是当时英国公认的原则,故选C项;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的是内阁的去留,而不是决定内阁政策,故排除D项。【点睛】英国内阁原则的逐渐形成是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完善的表现,也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完善的表现。8.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 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B. 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 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D. 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

9、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树立了革命榜样,而不是直接指导了其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说明俄国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故B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9.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A. 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抗B. 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 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D.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迅速走向全面“冷战”对峙,这里的“另一场战争”是指美苏两大集团在战后的全面“冷战”对抗,A项正确。B项与材料“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这一主旨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战后西欧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故“重建其中心地位”说法错误,排除C项;社会主义运动在1945年之前就已经兴起发展了,排除D项。10.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A. 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B. 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 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D. 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答案】C【

11、解析】从“利用河水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发明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A项错误;水排用于冶铁,筒车是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水排可提高炉温,有利于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项正确;灌钢法是炼钢技术,水排是冶铁工具,故D项错误。点睛:从题干中“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发明是与冶铁工艺有关,“给高炉加氧”说明了这一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冶铁效率的提高。11.鸦片战争以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这种现象说明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A. 土布市场消失B.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 当地人崇洋媚外

12、D. 生产土布的原料枯竭【答案】B【解析】材料中“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体现了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土布受到洋布的冲击,但并没有从市场上消失,生产土布的原料依然存在,故A、D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的是洋布冲击土布,C项与材料无关,故选B。12.英国学者指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符合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早期”和“70年代后半期”的是A. 三大改造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C. 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D. 家庭联产承

13、包责任制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可知在50年代是“一五计划”的实施;70年代则是改革开放,故答案为B。A中的土地改革不是70年代的,错误。C中的三大改造是50年代提出来的,错误。D中内容都是70年代提出来的,错误。13.2008年底,由国内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最终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黑猫白猫、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这些流行语A. 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B. 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C. 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D. 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答案】C

1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十大流行语以新颖的形式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等,是“改革开放”带给中国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巨变。故选C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14.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名为“马卡丹路”,在中国俗称“马路”。这表明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A. 工业革命时城镇化的需要B. 工业革命中运输商品的需要C. 工业革命时新型农业化的需要D. 利用水力

15、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答案】B【解析】据材料“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可知,马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故B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城镇化与农业化,排除A、C;路面排水是适应天气的需要,而非机器的需要,排除D。15.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 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 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 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是罗斯福新政中推行“以工代赈”的具体表现,所以其目的在于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以工代赈”举措不符。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举措16.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