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41468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A. 商代B. 春秋战国C. 西周D. 西汉【答案】B【解析】【详解】从“春初砍山,乘热下种”可知这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耕作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被铁犁牛耕取代,B项正确;商代和西周时期,是刀耕火种时期,AC两项不符合“被取代”的要

2、求;西汉时期铁犁牛耕已经得到推广,D项不符合“开始”被取代,错误。2.下列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表述正确的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促进了私田的开垦,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牛耕,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这一生产方式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私田开垦和土地私有的发展,从而加速了贵族的分化和社会的转型,所以四个说法都是正确的,C项正确;其他三个选项在组合时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不全面,ABD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

3、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 西汉长安B. 唐朝前期洛阳C. 北宋开封D. 南宋临安【答案】C【解析】据材料“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夜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夜市的繁荣,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的开封,故C项正确;西汉和唐朝对商业的时间和空间有严格的限制,故A、B项错误;南宋不是夜市最早出现的时间,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关键信息“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夜市”,学生应该正确理解这反映了商业时间突破了限制,结合宋代史实即可正确判断。4.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这种生

4、产关系出现的标志是()A. 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B. 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 产品面向市场D. 洋务运动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在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A项正确;明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没有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项错误;产品面向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表现,不能反映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不是其标志,C项错误;洋务运动是近代西学东渐的实践,而非明清时期江南纺织业中出现的新的生产关系,D项错误。【点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其本持特点是雇佣。5.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

5、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是 ( )A.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清政府对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的严格限制,从实质上反映的是封建专制政府对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作用,C项正确;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新的生产关系,不能反映清政府“限制”政策的实质,A项错误;清朝前期机户兼并,是经济现象,不是政府干预的实质,B项错误;清政府的这一规定,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不能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D项错误。6.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

6、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关于小农经济说法错误的是()A. 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B. 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等特点C. 铁器牛耕是其存在条件之一D.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完全解体【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但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D项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与史实吻合,不符合题目要求。7.鸦片战争后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 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C. 家庭手工业

7、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中国手工棉纺织价格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出洋布量大价廉,导致以纺织业为主的村落生产萧条,棉花经营生产者纷纷破产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出中国人投资近代工商业,A项错误;松、太“布市”消减大半,是生产的亏损,不是生产水平的下降,B项错误;棉花客“折本”是棉纺织业者的破产不是棉纺织品的价格下降,D项错误。【点睛】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手工棉纺织业的破产,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8.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8、()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 抵制了外国对中国侵略D. 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1895年”清政府下令奖励工商业,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A项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B项不符合题意;清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并不能抵制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只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D项错误。【点睛】中国民族工业的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在甲午战争后的19世纪末。9.下列是促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阶段的原因包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南京临时政府提出鼓励

9、实业法令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一战期间,这是辛亥革命后,政府推行鼓励实业的政策,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抵制日货等爱国运动推动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出现的,说法符合史实,B项正确;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27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说法与题意不符,与其组合的ACD三项均错误。10.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在19351936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国民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国民政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C. 国民政府

10、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 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推行的是屈辱的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没有实质上完成统一,故B项错误;1949年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19271936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由此得出答案。11.以下四幅图示中最能客观反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题干中时间说明是中国民族资本

11、主义经济发展整个历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战期间和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获得两次较快发展机会,1956年,中共实行三大改造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符合这一趋势。其他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12.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这说明()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B. 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C. 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D. 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宋子文“低价”收购,“控制”南洋兄弟公司的事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A项正确;“低价”收购股票从而控制民族工业

12、,不能证明官僚资本的实力雄厚和对民族工业的“领导”,B项错误;购买股票,控制公司,这属于兼并活动不是合资经营,没有互利双赢,C项错误;民族工业被控股,不再自主,不是在官僚资本的帮助下谋求“发展”,D项错误。【点睛】官僚资本主义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垄断工商业,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3.下面的表格是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决表格中的问题,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人均)中国 (1952年产量)美国(1950 年产量)印度(1950 年产量)钢产量2.37千克538.3千克 4千克发电量 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A

13、. 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 完成了土地改革C.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D. 实施了“一五”计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52年中国与1950年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对照,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的重工业水平落后,为解决这一问题,新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并举,没有专门强调发展重工业,A项错误;土地改革是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是针对重工业落后的面貌,B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专门针对重工业问题提出来的,C项错误。【点睛】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14.1958年1960年我国农村经济

14、大幅度下滑,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中央( )A. 大跃进运动B. “八字方针”进行调整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面对50年代末的经济困难,特别是农村经济下滑,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B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A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以后才提出来的,D项错误。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改革管理体制B. 增加企业活力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 改革分配制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15、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故选B;AD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措施,排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排除C。16.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 中共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 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答案】A【解析】【详解】从“甲线段”所示时期19901995年间经济高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中共十四大以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动,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是在198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