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41299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这反映出西周A. 中央集权得到发展B. 天子干预诸侯国政治C. 天子直接控制诸侯D. 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在分封诸侯国时,周天子根据诸侯国实力强弱分层次对诸侯国官员任命,以加强统治,体现了天子干预诸侯国政治,选项B正确;西周尚未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选项A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周天子不直接控制诸侯;材料是针对于分封制

2、,而非宗法制,选项D排除。2.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井田制的盛行B. 分封制的衰落C. 郡县制的推广D. 礼乐制的废除【答案】B【解析】【详解】“井田制的盛行”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的时代特征,故A项错误。“郡县制的推广”是在秦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才出现,并且郡县制的出现并非原因,故排除C项。“礼乐制的废除”不符合时代特征,也不是原因,故排除D项。材料中贵族政治的衰落,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井田制的崩溃和分封制的瓦解,从而造成贵族政治走向了衰落,故B项正确。3.秦统

3、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万户”可知秦朝将天下豪富迁于咸阳十二万户便于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提升关中地区的地位,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不是强调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排除A项;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关中地区的发展,而未涉及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未强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排除D项。4.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A. 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B. 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C.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 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汉代才开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汉代

5、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实行户籍制度,并未体现被历代的王朝沿用。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据考古发现,宋代一些匠人、私营作坊主或商铺等多将自已的名字或商号标刻在所生产的商品或包装上,如“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钱家干果铺”等。这反映了当时A. 工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B. 商品产销注重提高知名度C. 民间贸易出现垄断性经营D. 民间手工业走向了专业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匠人、私营作坊主或商铺等多将自已的名字或商号标刻在所生产的商品或包装上,体现了宋代商人已具备利用商标提升知名度的产品营销意识,故B项正确。A项,题干并未体现宋代工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的现象

6、,排除。C项,商家标刻名字或商号并非以垄断市场为目的,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生产专业现象,排除。6.明清时期,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表明明清时期A. 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B. 商人自治引起了基层行政体系的改变C.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基层治理模式相结合D. 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基层社会的管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其中包括一些对基层的管理,故C选项符合题意。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材料体现不出来,A选项排除。商人自治材料不

7、体现,B选项排除。封建国家对基层的态度材料没有涉及,D选项排除。7.李贽曾经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但晚年又说:“我老,又信儒教,复笛须,是宜吃(荤)”。这表明李贽A. 不认同孔子的主张,但信仰理学B. 晚年对自己离经叛道的行为幡然悔悟C. 认为人的信仰应该应时而变D. 并没有跳出儒家藩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老,又信儒教”,在结合所学李贽等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发展,本身还是儒学,故D选项符合题意。不认同孔子的主张与材料又信儒教不符,A选项排除。结合所学李贽没有幡然悔悟,B选项排除。李贽的思想一直就是本身还是儒学,C选项排除。8.从朱熹开始,宋代的陆九渊(

8、江西人)明代的王阳明(渐江人)等,所有划时代的大思想家皆出自南方,要找一位能和他们媲美的北方大思想家并不容易、顾炎武(江苏人)黄宗羲(浙江人)王夫之(湖南人)等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和学术具有深远影响的先觉者,同样是南方人,材料主要反映出A. 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强化B. 南方社会经济影响突出C.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 政府海禁政策有所松弛【答案】B【解析】【详解】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南方文化思想的发展,从而南方出现一些划时代的大思想家。故答案为B项。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强化,与南方学术人才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明清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并没有出现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排

9、除C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没有得到松弛,排除D项。9.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前宣称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但他在1851年制订的太平礼制中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制”。这反映了洪秀全A. 逐渐放弃平均主义理想原则B. 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C. 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与清对峙D. 日趋走向腐化及堕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洪秀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1851年制定的太平礼制中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等级、礼制,选项B正确;在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充分体现了洪秀全主张的平均主义,因此选项A排除;1851年太平天国尚未定都,尚不能形成与清政府对峙局面,选项C排除;制定政治制度不能证明洪秀全走向腐化堕

10、落,选项D排除。10.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这可反映出:A. 自由平等观是近代世界潮流B. 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进步解放C. 民主制度逐步为国人所认同D. 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传统思维【答案】D【解析】“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和“西学”代表的是科学和启蒙思想中的理性,而严复和谭嗣同的主张分别达到了“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的结果,故选D;A只说出了题干中反映的部分信息,故排除;B中的“思想进步”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C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故排

11、除。11.“1844-1845年自英国来(华)货之多,乃贩运太多所致,而非出于需要.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公平地说,亏本35-40。”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英国工业品的价格高昂B. 中国民众具有排外情结C. 中国传统经济封闭性D. 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的商品在中国滞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抵抗有关;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带有封闭性,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英国工业品的价格高昂,而是强调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使英国商品滞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民众的排外情结,而是强调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使英国商品出现滞销,排除B项。

12、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高低,而是强调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使英国商品出现滞销,排除D项。12.下图为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由中央银行根据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币条例统一发行。新币发行后,很快风行全国,“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此举A. 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B. 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C.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 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促进了银元的统一,稳定了市场的金融,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新币的发行并不是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A错误;国币条例颁行属于经济政策

13、,并没有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错误;官僚资本的膨胀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与材料现象不符合,D错误。13.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A.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 有效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 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D. 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描述1936年时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进行一定的产业调整,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工业以及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产业,结合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国民政府在全国的产业调整以及相关的

14、战备措施,主要是针对日本侵华事件的发生,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是否有效遏制列强的经济侵略,并且这一时期西方依然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对华经济侵略放缓,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工业体系的完整性,C项错误。14.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它反映了民国时期A. 服饰近代化潮流B.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C. 贫富分化严重D. 青年人生活观念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反应的是民国时期人们有的穿长袍马褂有的穿西装,故D选项符合题意。服饰近代化潮流与有人穿长袍马褂不符,A选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生活节奏是快还是慢,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贫富分化,C选

15、项排除。1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传统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封建主义。评价以下历史事件,上述四条标准都符合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戊戌变法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开展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故答案为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改革,不是暴力革命,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反对外来侵略,但没有反对封建势力,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以农民为主体,排除D项。16.有人评价中共“二大”,“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些观念主要是基于A.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 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C. 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D.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答案】A【解析】【详解】中共二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首先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故答案为A项。毛泽东的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