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三)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1)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41197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三)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三)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三)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三)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三)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三)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三)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心中有法【考标要求】15.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16.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B)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A)1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A)【考点分析】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四大保护、自我保

2、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考点是近三年云南省中考的必考点。考点: 【法律的定义和特征】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2.法律的基本特征:(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法律的作用:(1)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安宁和稳定。(3)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4)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职责。4.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考点:【一般违

3、法和犯罪】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1)违法行为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分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分类)。或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2.什么是一般违法和犯罪?(1)一般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小、触犯了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2)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3.犯罪的三个特征:(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法律特征)。(3)

4、刑罚当罚性(必然结果)。4.主刑的分类:(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5.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无知、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报复心理以及寻求刺激、逞强好胜等,加上未成年人自身的法治意识淡薄、指控能力不强等因素。6.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为什么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1)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若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

5、甚至滑向犯罪的泥潭。7.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和社会力量,采取灵活机智的方法与其斗争。如稳定歹徒,机智地求助他人,记住歹徒的相貌、去向,拨打110报警电话等。考点:【未成年人保护】1.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1)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善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3.区分四大保护(注意主体和对象,最根本的要看实施者)主体(实施者)对象关键词家

6、庭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成年子女“家长”“父母”“家庭”学校保护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包括学校里的老师等工作人员未成年人学生“老师”“学校”“班主任”“校园”司法保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离婚案件、继承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公安”“法院”“检察院”“法庭”“审理”“立法”社会保护社会组织和单位,以及社会成员、包括除以上三类的机关、机构未成年人如:教育局、文化部、各类文件、规定等【特别说明】司法保护: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做好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要依法

7、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抚养权等。违法犯罪的类型含义触犯法律法律责任常见的违法现象违宪行为违反国家宪法的行为宪法承担违宪责任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破坏民族团结,拒绝服兵役等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民事赔偿借贷不还,撕毁合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受到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污染环境,雇佣童工,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闯红灯,吸毒,私刻公章,私设电网,破坏文物,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破坏花草树木,聚众闹事,携带管制刀具等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主刑与附加刑)抢劫,盗窃,故意杀人,绑架,投毒,贩卖毒品等重大刑事犯罪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