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911270320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41107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91127032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91127032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91127032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91127032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91127032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9112703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20191127032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方框内,写在试卷上无效。第卷 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记载:“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据此可知A.

2、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B.诸侯争霸局面开始出现C.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融洽D.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2. 春秋时期,周宣王因不喜欢鲁国太子括而喜爱公子戏,便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一行为A.破坏了宗法制度B.违背了分封原则C.瓦解了贵族政治D.冲击了社会等级3. 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占卜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 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A.

3、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监察官员,审理大案C.统领百官,处理政事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5. 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自行任命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6.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B.建立中朝C.设置刺史D.颁推恩令7. 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

4、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A.中书省是审议机构 B.门下省是决策机构C.行政效率大大下降 D.旨在减少决策失误8. 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目的是A.削弱王国势力B.强化节度使权力C.加强君主专制D.废除了丞相制度9.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10.黄仁

5、宇万历十五年记载:“过去一个世纪,每逢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各宫院都有鳌山烟火和新样宫灯,辉煌如同白昼。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提议之下,这一铺张浪费的项目遂被废止。万历曾想为他的母亲修理装潢宫室以表示孝思,张居正却认为各宫院已经十分富丽完美,毋须再加修饰。”这一现象反映了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得到提高D.阁臣权力超过军机大臣11.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军机处A.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C.位高权重能制约

6、皇权D.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1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秦代设郡县唐代“三省”的设置元代推行行省制清朝军机处A.B. C.D.13.“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向中国倾销鸦片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出资本A.B.C. D.14.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社会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A.英国军舰巡查贸易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

7、.光绪皇帝逃离北京15.“(鱼)雷艇既逃,军心更乱,纷纷直向丁统领(丁汝昌)求生路。统领恐军心有变,只得温言慰之,但告各军粮草已绝,退无以守。”该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于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6.有学者评述到:“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下列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期间的是A.黄海海战B.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17.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杨泗洪(宿迁籍)率领台湾军民抗

8、击日军,壮烈牺牲。该材料A.是研究八国联军侵华的重要史料B.体现了台湾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C.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见证D.再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战斗情景18.光绪二十年元月,申报先后发表战必胜说、论日本之谋朝鲜将为俄人所误、论中国之兵可胜日本等评论文章,都认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场战争后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B.国人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C.东交民巷被设立为使馆界 D.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19.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恰恰相反,他们倒是要来拯救这个政府,使他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所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是指A.

9、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晚清有一则轶事:太平军的某次军事行动产生了爆炸性的国际影响,照英国驻上海领事的说法,清王朝的灭亡,看似就是分分钟的事。每次咸丰召集群臣开会,刚说了形势严峻,朝堂上便哭声震天。“太平军的某次军事行动”应是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北伐D.西征21.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

10、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资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洪仁玕A.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B.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较为清楚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来振兴天国D.主张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22.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朝。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A.阶级局限性B.生活腐化C.军事失误D.内外夹击23.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 中分别为A.湖

11、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6月8日,沪海道尹沈宝昌给的急电:“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6月27日,全国学联和上海各界人士以签约时间将届,纷纷集于沪西公共体育场,召开了拒签和约的万人大会除山东、北京、上海外,其他许多地区也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拒签和约的斗争。摘录于彭明著五四运动史24.下图为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通过研读卡片,他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A.以学生为主力B.得到政府支持C.上海首先发起D.民众广泛参

12、与25.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C.秋收起义,转战农村D.万里长征,战略转移26.有这样一首赞颂某革命运动的歌曲,歌词是这样的:“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C.遵义会

13、议的正确决策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27.“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一首曾在井冈山地区传唱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致力于A.组织武装起义,进行国民革命 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 28.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C.推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29.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

14、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0.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独目将军”刘伯承,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军事行动A.发生在1946年6月 B.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C.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D.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31. 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阶段作战力量进攻目标中共中央军委批示第一阶段苏北兵团淮阴、淮安、宝应、高邮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三个纵队海州、连云港歼灭徐州附近敌人主力,勿使南窜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32.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A.展开战略反攻B.实施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发起渡江战役33.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