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影子》教材分析鲁教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40972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影子》教材分析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影子》教材分析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影子》教材分析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影子》教材分析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影子》教材分析鲁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子教材分析一、教材简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二、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1)本课11个生字中,“前、跟”是前鼻音,“影、常、朋”是后鼻音,“常、着”是翘舌音,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2)在识记生字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又要提倡整体识记。如,“影、前、常、黑”等字不宜拆分成部件来记,整体识记反而更好。“狗、跟”可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来认记;还可联系以前学过的熟字认识“着、朋”。(3)结合“狗、它”的教学。(4)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巩固生字。摘果子:将生字贴在果树上,学生摘下自己认识的“果子”即奖励五角星一颗。找朋友:教师出示生字的汉语拼音,请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自己手里的字卡中找到相应的生字,并读出来。找字组词:教师出示“看”,让学生从本课生字中找出与“看”字形相似的字,再分别口头组词。还可利用同桌互考、小组开火车等方法复习生字。2写字。(1)新笔画“竖折折钩”是本

3、课写字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利用一截彩色电线,由“竖”弯成“竖折折钩”,在动态的演示中帮助学生了解笔画形状,知道是一笔写成的。本课要求书写的三个字中有两个字有“竖折折钩”这一新笔画,要求学生先找一找,然后再用铅笔描红。(2)在指导书写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鸟”与“马”的区别。“飞”字中的“横斜钩”(原名称叫做横折弯钩)要与“九”字里的“横折弯钩”区别比较。这个笔画不容易写好,教师要加强示范指导。(3)四人小组互评,夸夸自己(或他人)写的字。(4)用“马、飞、鸟”三个字口头组词,将一些常见的、学生易于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如,马上、马车、飞机、小鸟。(二)朗读感悟1本课语句生动有趣,

4、两小节的句式结构相似,比较简单,可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边表演边朗读,神情兼备,形式多样,充分展示课文活泼、俏皮的语言风格。(三)课后练习以自己为中心,说说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四)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课后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互相交流,并做做“踩影子”的游戏。(五)教学时间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四、教学设计举例:片断:趣味揭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趣味揭题1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同桌说一说: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

5、是我的好朋友。2除了前后左右的同学以外,你还有一个好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引导学生答出“影子”)3请你变换不同方向,看看当太阳在你前面时,你的影子在哪里?当太阳在你的后面时,你的影子又在哪呢?你有办法把你的影子甩掉吗?(学生分小组实验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谁来读读第一节,要读出喜欢影子的语气。3指导朗读。五、资料袋:杯弓蛇影古时候,有一个叫乐广的人。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一直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是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着一把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落在那个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家里,把这件事说给他听。那个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