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440458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你们知道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为深入贯彻全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发展繁荣我市文学艺术事业,不断提升合肥文化影响力、增强科学发展软实力,市委宣传部开展了繁荣合肥文学艺术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全市文艺战线各部门实地走访,与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进行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并调阅了有关文献。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文艺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繁荣合肥文艺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十一五以来全市文学艺术工作基本状况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2、全市文艺战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文化强市战略,大力推动文学艺术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步共进,文学艺术工作基础更加坚实,氛围日益浓厚,精品不断涌现,开创了发展繁荣的崭新局面,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一)文艺工作基础更加坚实。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文学艺术发展繁荣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坚实基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硬件条件持续改善,文艺社团蓬勃发展,展示平台更加宽广。一是建阵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赖少其艺术馆、合肥大剧院、合肥广电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开放,合肥美术馆、中心图书馆等正在加快建设或者即将动工。县、乡、村三级两馆一站

3、一屋(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阵地日益加固。全市37个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每万人拥有550平方米室内活动场所的目标基本实现。二是建社团,不断壮大骨干力量。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由十五末的2100人,扩大到十一五末的4800人,增长超过百分之百。其中,国家级会员120人,省级会员近千人。各县区组建作家、书法家、美术家、音乐舞蹈家、摄影家、戏剧家、民间文艺家等各类协会(研究会)20多个。各行业、各系统文艺社团快速发展。三是办期刊,不断拓展交流展示平台。未来杂志5年编发稿件近千万字,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文学刊物。创办合肥文艺界、新安画派研究论坛、江淮民间文艺、

4、庐州诗词、分水岭文学等刊物,筑牢文艺工作的前沿阵地。 (二)文艺工作氛围日益浓厚。 广泛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大力推动文学艺术普及,积极培育有利于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的丰厚土壤。一是把准方向。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庆纪念活动,举办永远跟你走大型红歌会、红色诗篇诗歌征集暨优秀作品展演、光辉岁月摄影作品展、璀璨之路音乐舞蹈获奖作品展演等系列文艺活动,在全社会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领文艺工作发展繁荣的正确方向。二是提升素质。举办经典回顾与现代思考中国画学术系列活动、版画进社区、绿都之春音乐会、诗画合肥金秋诗会、

5、民间诗歌节及沈从文与三河研讨会等精品文艺活动,举办各类展览350多个,观众达50多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三是交流展示。成功举办四体会开闭幕式、中国合唱节、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安徽17城市作家看合肥、写合肥大型文学创作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近20个,锻炼了队伍,彰显了实力。四是优化环境。积极推动文艺批评,在合肥日报、合肥晚报等市属媒体开设文艺副刊,开辟淝畔杂谈等批评栏目,营造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营造健康有序的学术空气。 (三)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 在大力推进群众文艺工作的同时,成立XX市精品文艺创作研究中心,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各方力量,集体攻关,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推

6、出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各门类艺术作品获得国家(部、委)、省、市奖项227个,其中金奖32个、银奖42个、铜奖31个,部分奖项实现历史性突破。新编庐剧村长娘子、歌曲咱老百姓的主心骨、剧本老巴克和小巴克、山里的泥鳅、动漫连续剧黑脸大包公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生死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黑脸大包公等一批原创动漫作品成功登陆央视,并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编纂人文合肥系列丛书,在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推出骆岗街道民间艺人张爱源喷龙、喜鹊闹春、蝴蝶等50余幅剪纸作品,彰显了合肥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7、。 二、我市文学艺术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文艺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特别是群众性文艺活动蓬勃发展,较好地发挥了提升素质、引领风尚、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跨越赶超的目标相比,文艺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 五不: (一)精品力作不多。 文艺精品代表着一个地区文艺事业的发展水平,是文艺事业的地标。总的来看,我市真正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数量不多,一是国内、国际重大奖项尚未实现根本性突破,二是没有出现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文艺产品,即使是黑脸大包公,与蓝猫、喜羊羊等国内其他动漫产品相比,

8、也是小巫见大巫,此外更无其他。 (二)人才队伍不强。 目前,全市所有文艺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领军人物缺乏的问题。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共有各门类文艺人才6158人,不及长沙、郑州、武汉等城市的1/2;其中,4135人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文艺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究其根源,一是育才基础薄弱。民间艺人大多采取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新人;市庐剧团4年招生一次,一届只有30多人,都没有规模效应,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市属各类大、中专院校普遍没有开设合肥地方艺术专业,培养不出本土艺人。二是聚才制度不活。收入分配、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文艺工作者待遇偏低,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

9、。三是引才办法不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办法没有形成。四是用才平台不广。受人事制度影响,体制内人才与体制外人才待遇差别化,草根艺人的管理与服务不到位。 (三)经费投入不足。 市文广新局每年创作经费只有12万元,整个十一五期间没有增加。市文联下属10个协会,挂靠4个协会,各协会专项工作经费最多的一年只有1万元,有的协会甚至没有经费,严重制约了工作开展。县级文联所属的各个协会基本无活动经费,开展文艺活动只能靠临时划拨或拉赞助。究其根源,一方面,投入渠道单一,把文艺事业办成了公益事业,大部分依赖政府投入。另一方面,文艺产品风险大、回报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社会投资难以撬动。 (四)运行

10、机制不活。 没有出台文学艺术奖励办法,不利于调动社会资源向文艺工作汇集。没有建立重大文艺项目选题、策划、扶持、运作机制,推动重大文艺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及运作的有效性难以保证。没有建立科学的市场营销办法和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很多精品藏在深闺无人识。究其根源,就在于留念计划经济的温床,习惯于躺在政府的襁褓中讨生活,没有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又符合文艺事业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 (五)文艺批评不力。 文艺批评严重缺位,各级文联普遍没有设立文艺理论家协会或者文艺批评家协会,零星见诸报端的评论,讲好话的多、讲真话的少,有目的的多、有见地的少,真正有批评效应的话语往往湮没在溢美之词中。究其根源,主要是

11、文艺工作的领导方式单一化,倚重行政手段,忽视批评引导。文艺批评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既能写作又善批评的人才,加剧了文艺批评不力的状况。三、进一步发展繁荣文学艺术事业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发展繁荣文学艺术事业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中央和国家层面看,文化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为文艺事业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合肥人均gdp已经突破7000美元,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12、,准确把握文艺工作的规律要求,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繁荣。 (一)深入转变思想观念。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文学艺术事业处于相对弱势,往往难以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容易被忽视,造成跛腿巨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破除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认识,真正把文艺事业摆上重要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文艺工作,像抓经济项目建设一样抓重大文艺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繁荣,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努力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要注重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用宽广的视野、开

13、阔的胸襟,立足在全国找准位置,研究制定文艺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增强文艺事业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围绕合肥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结合、审美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规划部署一批重大文艺题材,力争推出一批具有合肥特色、体现合肥水平、展示合肥气派的精品力作。要厘清文艺工作的实施路径,定下硬指标,采取硬手段,特别要敢于下血本、善于抓关键,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重点选题倾斜、各类专门人才向重点选题汇集,力争做成一个、带动一批。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来抓,建设一支德艺双馨、富有活

14、力的文艺人才队伍。一是扩大人才总量。要推动市属大中专院校开设地方文化课程,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育才模式,扩大规模效应,迅速做大人才总量,培育一支合肥文艺事业的地方军。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引进高端文艺人才。探索建立文艺家会所、专家库、签约艺术家等形式,加强与国内顶尖艺术人才的合作,培育一支合肥文艺事业的雇佣军。二是提高人才质量。要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推动各种采风、观摩、研讨活动经常化、规范化。要探索各种办法引导文艺家加强学习,提升素养,不仅要立足于做一个专门家,还要立志于做一个思想家,真正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是发挥人才作用。要淡化体制、创新机制,加强对各

15、类人才的管理和服务,让体制内、体制外人才都能享受同等待遇,使一切人才都得到尊重、一切劳动都得到重视,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有所得。要坚持事业留人的重要思想,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他们的作用得以发挥、价值得到体现。尊重艺术家的个性展示,营造宽松宽容、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积极探索新的投入渠道、新的投入方式,不断加大文艺事业的投入。一是建立合理可行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XX市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要紧紧抓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政策环境,精心研究规划重大文艺项目,加大跑部

16、串 联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三是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走社会渠道,广开财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探索创新各种载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文艺事业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文艺事业大发展的工作局面。四是用好用活各类资金。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投入,要着重向高端和基础两头倾斜,发挥最大效益。所谓高端,就是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所谓基础,就是制约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基础设施。 (五)健全文艺工作机制。 要积极创新激励扶持、批评研讨、市场运作等工作机制,大力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繁荣,不断出精品、出人才。一是完善激励扶持机制。出台XX市文学艺术奖励办法,对各类获奖作品及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国外内产生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要舍得重奖。建立文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