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230166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39781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23016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23016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23016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23016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23016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23016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023016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太原市六十六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

2、关系。而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3.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帝”。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这一变化( )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 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 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4.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邪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

3、拓 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 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5.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7.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他们忠实履行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

4、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 )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 B.因侍奉皇帝而影响史实记载的客观性C.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 D.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8.赵翼的陔余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始于金代C.行省制度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9.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原

5、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各司其职,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朱元璋的这一改革( )A.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避免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10. “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下列古代中国生产工具的共同点是( )A.说明汉代农业取得较大发展 B.反映人们利用自然力水平提高C.都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D.都经历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完善11.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年份人口(百万)粮食产量(千吨)粮食种植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千克/公顷)1400722052019

6、.8103616501233505532.0109517502607410048.01544182038110858559.01840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C.支撑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 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12.唐玄宗开元年间规定:“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凡官员及其伯叔、堂兄弟姊妹“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这些规定旨在( )A.抑制工商发展 B.打击门阀士族C.维护等级秩序 D.整肃官吏作风13.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大量市镇。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

7、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 )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 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14.长江三角洲地区到宋代逐渐发展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苏(苏州)湖(湖州)熟,天下足”的谚语广泛流传。但到明代中叶,该地区出现“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价值取向,农户的经营重点转向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这一现象说明该地区(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B.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C.农业雇佣生产加速了农业商品化进程D.重农抑商思想受到主流价值取向挑战15.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

8、,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16.康熙九年(1670年),由于“年荒米贵”,受雇工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踹,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这反映了(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17.乾隆九年(1744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

9、为传达,须由澳门县丞中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18.“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19.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20.

10、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与材料伦理观主张一致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21.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22.“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李贽23.李贽指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黄宗羲认为“天子之所是未

11、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从材料可以看出二人都()A.否定君主专制 B.具有批判精神C.提出新的社会设想 D.站在新阶级立场上24.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25.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

12、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50分)26.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 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 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 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 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 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 强中央集权的。(8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 10 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朗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言之成理即可)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