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综合测试卷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436389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综合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综合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综合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综合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综合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综合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综合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抛物线y=-x2+2x-5的顶点坐标是 ( )A.(2,-3) B.(2,-5) C.(-2,-3) D.(-2,-5)2.把抛物线y=-2x2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 ( )A.y=-2(x+1)2+3 B.y=-2(x-1)2+3 C.y=-2(x+1)2-3 D.y=-2(x-1)2-33.二次函数y=2x2+bx+c,若b+c=0,则它的图象一定过点 ()A(1,2)B(1,2)C(1,2)D(1,2)4.已知点A(-1,m)在抛物线上,则点A关于抛

2、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A.(-1,7) B. (-1,-7) C. (5,7) D. (5,-7)5.若函数y=mx2+(m+2)x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那么m的值为 ()A0 B0或2 C2或2 D0或26.一次函数的图象位置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的图象位置可能是 ( ) 7.已知a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与y=ax2的图象有可能是 () A B C D8.某品牌服装的销售价格y(元/件)与月份x之间满足关系式:y=-2(x-6)2+240,若6x1x2,则对应的该品牌服装的销售价格y1与y2之间的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无法确定

3、9.(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已知抛物线 y=ax2+bx+c(a0)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3,0)和(1,0),下列结论中:b2-4ac0;2a+b=0;ab+c0;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解是x1=-3,x2=1.正确的是 ( )A. B. C. D.10.如图,在等边ABC的边长为2cm,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BC的方向向点C移动,若APQ的面积为S(cm2),则下列最能反映S(cm2)与移动时间t(s)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像是 ( )Ot(s)S(cm2)24Ot(s)S(cm2)24Ot(s

4、)S(cm2)24Ot(s)S(cm2)24ABCDABCPQ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1.请写一个函数,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是二次函数;(2)与直线y=-x有交点.你写出的结果是 12.若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x+k-1与x轴仅有一个公共点,则k的取值是 . 13.如图,二次函数y=ax2+bx+3的图象经过点A(-1,0),B(3,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0的根是_. 11. 14.已知0x,那么函数的最大值是 15.(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x、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1012341014则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

5、轴为_. 16.已知二次函数中,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10123y105212则当y5时,x的取值范围是_17.已知实数m,n满足mn21,则代数式m22n24m1的最小值等于_18.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且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其中一个交点距离原点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则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19.某种商品每件进价为20元,调查表明: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20x30,且x为整数)出售,可卖出(30-x)件.若使利润最大,每件的售价应为_元. 20.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图像过点(-3,0),对称轴是直线

6、x=-1.下列结论中:2a-b=0;x-3或x1时,y0;b2-4ac=0;8a+c0.正确的结论是 (请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Ax=-1-3O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2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与y轴交于点B(1)求k的值和点B的坐标.(2)判断点C(5,0)在不在这条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22.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经过点(-1,-3)和(3,5).(1)试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用配方的方法求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求y随x的增大而减小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3.已知,二次函数y=-x2+4和一次函数y=x+2.(1)请在给定的

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2)若这两个函数的图像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右侧),抛物线y=-x2+4的顶点为C,求ABC的面积.yOx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2x2mxn经过点A(0,2),B(3,4).(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对称轴;(2)设点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C ,点D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记抛物线在A,B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包含A,B两点).若直线CD与图象G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像,求点D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25.红星超市以每件20元的价格新进一批商品,试销一个月后,经统计发现该商品的售价y1(元)与第x(1x30)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图:第x天y1

8、(元)40211512030O(1)求y1与第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若该商品每天的销售量y2(件)与时间x天之间满足关系式y2=72-2x,求销售该商品每天的利润w(元)与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第几天时,销售该商品当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26.如图,抛物线y=与x轴交于点A、点B(点A在点B左侧).(1) 求点A、点B的坐标;(2) 用配方法求该抛物线的顶点C的坐标,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O、点C、点P为顶点的三角形构成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CxyO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9、.A 2.A 3.D 4.C 5.D 6.D 7.C 8.C 9.B 10.B二、填空题11. 本题答案不唯一,如y=x2+x-3等 12. k=2 13. x1=0,x2=2 14. -2.5 15. x=1 16. 0x4 17. 4 18. y=x2+2x-8或y=x2+2x 19. 25 20. 三、解答题21. 解:(1)将A(1,0)代入解析式,得,解得k=6,;(2)当x=5时,y=52-30+5=0,.22. 解:(1)由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经过点(-1,-3)和(2,6)可得,解得,所求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x2+4x+2;(2)y=-x2+4x+2=-(x2-

10、4x)+2=-(x2-4x+4-4)+2=-(x-2)2+6,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6),-10,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当x2时,y随x增大而减小.23. 解答:(1)列表略:(说明:y=x+2列出两组x,y对应值即可)描点,连线得二次函数的图像.过点(-2,0),(0,2)作直线得一次函数y=x+2的图像(2)由作图的过程知点A坐标为(1,3),点B坐标为(-2,0),所以SABC=SBCD+SACD=3.24. 解答:抛物线y2x2mxn经过点A(0,2),B(3,4),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2x24x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2)由题意知点C的坐标为(3,4).y2x24x2,抛物线

11、顶点坐标为(1,4),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4,如图所示,点D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当点D纵坐标为4时,直线CDx轴,直线CD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当点D的纵坐标小于4时,直线CD与抛物线无公共点.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交抛物线对称轴于点D,B(3,4),C(3,4),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当x1时,y,符合条件的点D的纵坐标的最大值为,综上所述,4t.25. 解答:(1)分两种情况:当1x20时,设y1=ax+b,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y1=x+20;当20x30时,设y1=mx+n,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y1=-x+90.综上所述:y1=.(2)w=,当1x20时,w=-2x

12、2+72x=-2(x-18)2+648,由于抛物线开口向下,又1x20,所以当x=18时,w最大=648(元);当20x30时,w=5x2-320x+5040=5(x-32)2-80,由于抛物线开口向上,当x32时,w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20x30,所以当x=20时,w最大=640(元).综上所述:第18天销售该商品当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648元.26. 解答:(1)当y=0时,即=0,x2-2x-3=0,x=3或x=-1,由于点A在点B左侧,所以点A坐标(-1,0),点B坐标(3,0).(2) y=,抛物线的顶点C的坐标为(1,-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AC=BC,ABC是等腰三角形;解法一:点D坐标为(1,0),所以AD=BD=CD=2,所以ABC又是直角三角形,故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法二:由AD=CD=2,ADC=900,所以ACD=450,同理BCD=450,所以ACB=900,所以ABC又是直角三角形,故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法三:由勾股定理得AC2=22+22=8,BC2=8,AB2=42=16,所以AC2+BC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