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四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5054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四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四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四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四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名篇名句默写绝招十一明确语境,规范书写情境默写题1选材特点:情境式默写指给出一定的语言情境,要求考生按照给出的情境进行默写。给出的情境表述的内容一般是:古诗文揭示的主旨、抒发的情感、描绘的画面、描写的景象、表达的道理、记叙的事件、营造的意境、使用的手法等。2命题形式:2014年以来以理解型默写为主,一般设3个小题,每小题2空,共6分,通常是高中课文默写2个小题、初中课文默写1个小题。授解题绝技增分妙招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尤其要重点把握其中的关键字词。如“陟(zh)罚臧否,不宜异同”。2留心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2、,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颠倒,白白地丢了分数。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故国神游”,可能被错写成“神游故国”。3关注语境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词语,从而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之句,如果不联系“晴空”和“排云”这两个语境,就会把“霄”错写成“宵”。4注意出处很多名句经过人们长期的流传,已经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这样,我们在答题时,就必

3、须看清楚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这里已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5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引起着重注意,重点掌握。6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7规范书写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典例剖析(2016全国新课标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4、缺部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规范答题 第一步:仔细审题,准确定位。如第(1)题:“身体柔弱,却能”要求写出结果的句子,注意语句的连贯性。第二步:细心揣摩,恰当选择。如第(2)题:“在出师表开头”提示答题位置,“危急存亡之时”交代内容。第三步:规范书写,细心检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第(2)题的“疲弊”,第(3)题的“居胥”“赢”“仓皇”等

5、字词。组织答案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点演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_,_”两句,阐释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问上各有所长,从而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的道理。(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以夸张手法写连绵的山峰距天不足一尺,枯松倒挂在绝壁上,描绘出悬崖之高之险。(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两句,写景用典,描写了边塞地区秋天的风光,表达了思归之情。答案:(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练备考主打题1.(2016江西省师大附中4月月考)补写出下列

6、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两句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2)屈原离骚中“_,_”两句用香草进行自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3)李煜虞美人中“_?_”两句,包含着宇宙永恒和人生短暂无常之意。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既替余以蕙纟襄 兮又申之以揽茝(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2016湖北省黄冈市质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桃花源记中“_,_”两句,通过对老人和小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_,_

7、。”(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3(2016山西省四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_,_。”(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自己愿意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_,_。”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挟飞仙以遨

8、游抱明月而长终(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2016陕西省汉中市第二次质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2)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两句是:“_,_。”(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两句既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了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2016陕西省教学质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两句

9、,以“征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2)韩愈在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尽马之才能,不能明晓马之意思的句子是:“_,_。”(3)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答案:(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6(2016河北省九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两句,写出了作者在忧国伤时的困窘生活中白发多、身体弱的情形。(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写鱼和鸟来表现洞庭湖盎然生机景象的两句是:“_,_。”(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出了蜀道旁水

10、泻击石、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7(2016四川省成都市二诊)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高中感慨漂泊离乡、年老多病的诗句是:“_,_。”(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表达了对统治者若不汲取教训,必将重蹈覆辙的告诫。(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奉劝刘禅处理朝政须统一赏罚标准的句子是:“_,_。”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2016河南省平顶山市二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这首诗,用“_,

11、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女主人公记忆中她和氓少年时代愉快说笑的情景。(2)杜甫在望岳一诗中用“_,_”两句,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隔断,形成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3)在师说中,韩愈用“_,_”两句阐明了“师生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各有研究与擅长”的主张。答案:(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9(2016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联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人们的心声的名句是:“_,_。”(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两句直接表现了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

12、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10(原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在锦瑟中,用“_?_”两句诗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如今追忆过往,即便是怅恨满怀,又能如何?过去永远不能追回。(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两句,表现秦人喜好奢侈浮华的生活,反映他们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挥霍起来却毫不吝惜。(3)荀子劝学中,作者用“假舆马”“假舟楫”能够“致千里”“绝江河”,但这个人并不是“利足”“能水”的论据来证明“_,_”的观点。答案:(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