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4归纳内容要点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4538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4归纳内容要点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4归纳内容要点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4归纳内容要点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2大题考点4归纳内容要点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四归纳内容要点(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科举考试的内容来自四书五经;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2分该生不明题干要求,第点直接摘录了原文内容,没有根据题干要求概括作答,导致丢分。学生乙科举考试对书写很重视;可以通过捐物资入太学来修习;考中进士后即可加官晋爵;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3分该生对科举考试的特点概括错误且要点不全。第点不属于科举考试的特点,概括错误;漏掉要点“考题出自经书”,导致丢分。本题考查归纳内容

2、要点。要逐段阅读原文,明确每段的主要内容,并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语句。由“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可知,科举考试中书法的重要性;由“输粟入太学”可知,当时可以以捐纳财物的方式进入太学。由“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及“友人以经书题相商”等语句可知,科举考试的内容来自四书五经。教谕认为“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但是主考官“一见,抚掌称大妙”,结果“易经以大父拟元”,可见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的结果。【答案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1分)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1分)考题出自经书;(1分)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1分)一、解答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题的技巧1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2

3、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3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二、准确筛选概括内容要点1由理到事的信息筛选整合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上往往提出一个较抽象的筛选标准,要求从原文筛选整合出合乎题干要求的事例来,是信息筛选选择题的另一种形式。做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吃透题干要求,锁定信息所在区间。(2)转述要全而准,因为这种题型要求答出的是“事”,在将文言信息转换为白话信息时要求全而准,比如每一个事例的主体、原因、经过、结果等信息要齐全、准确。(3)根据题干要求,灵活选择答题方式。如果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就要特别注意文言语句中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因为它是暗中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

4、如果要求用原文回答,那么在“截取”时要注意全面,不可丢掉该有的信息。2由事到理的内容概括型这种题型要求:从文中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事理来。它多是要求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对此,同样要求根据题干要求,找准找全符合要求的有关文字,并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表述出来,方法类似于散文、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概括题。特别要学会摘取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回答(这类词语多出现在文末)。专 项 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韩愈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

5、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

6、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4分)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强调用自己的话概括,即不能照抄原文。王适奇在“怀奇负气”,未通达时“不肯随人后举选”;时来运转,他“缘道歌吟,趋直言试”,虽然“对语惊人”却未中第;落第后,卢从史遣客邀其出来做官,王适却以“狂子不足以共事”拒绝;最后叙写他抬高虚构

7、自己的身份“骗娶”得意中人。【答案他喜欢读书,但不愿随着一般人那样去应举考试;去应考时边走边歌咏,应试时对语惊人,却不被录取;拒绝“狂士”征召为官;虚构官人身份骗婚。(每点1分)【参考译文先生名适,姓王。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被没有资历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于是才去求谒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博取功名)。那些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耿直刺耳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皇上刚登帝位,用四种科目的考试来招募天下英才,王适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于是就拿着他所

8、写的文章,沿路边走边歌咏,赶去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试。王适应试时,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生活更加困窘。过了很久,(他)听说左金吾卫李将军年轻且喜欢多事,可以凭言辞打动他。于是登门自荐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禀告事情。”一见面,谈话投合彼此心意,(从此)王适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气焰十分嚣张,鄙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文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有人把王适平素的言行告诉他,他立即派人(前去)招请王适。王适说:“这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谢绝了来客。从此,李将军越发尊重他,保奏他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完全采纳他的意见。将军升任凤翔节度使

9、后,王适随他到了凤翔,改任大理评事,代理监察御史、观察判官(的职责)。王适妻子是上谷郡处士侯高的女儿。起初,处士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告诫自己说:“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处境困窘,(我只有)一个女儿,(非常)爱她,一定要嫁个做官的人,不会把她嫁给一般的人。”王适说:“我寻求妻室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适合我的心意;而且听说他的女儿贤惠,(我)不可错过这个机会。”于是骗媒婆说:“我参加明经科考试已经考中,将被选为官员,很快(我就是)当官的人了。如果你能让侯翁把女儿许配给我,我就送百金给你作谢礼。”媒婆答应了王适,把王适求婚的事禀告了侯翁。侯翁问道:“(那人确实)是做官的人吗?拿文书来!”王适无计可施,只得

10、对媒婆说了实话。媒婆说:“不要苦恼,侯翁是个襟怀坦荡的人,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的。你弄一卷大致像委任官职的凭证的文书,我去时把它藏在衣袖内,侯翁看见后,不一定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王适就照媒婆的吩咐办了。侯翁望见“文书”藏在衣袖内,果然信而不疑,说:“可以了!”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王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答刘正夫书韩愈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曰:“古圣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

11、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2韩愈在答复刘正夫“宜何师”时提出了哪些重要看法?请分条加以概括。(4分)_【解

12、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哪些重要看法”暗示答案不止一点,第一段中“为文宜何师”“辞皆不同,宜何师”“文宜易宜难”已经明确标示三点。第二段提出“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强调要“见人所共见,发人所未发”,并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佐证之,即用功深,思想有创见,收名才远。【答案学习应以古圣贤为师;文章内容应不因袭陈词,重在学习圣贤的思想;选文方面不要过分关注难易,要力求准确;思想方面要有创见,要有自己的特点。(每点1分)【参考译文如果有人问我:“写文章应该效法谁?”我一定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古代圣贤。”如果又问:“圣贤所写的书保存下来的很多

13、,文辞各不相同,该效法谁的呢?”我一定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他们的思想,而不是效法他们的文辞。”如果再问:“写文章应该写得简易还是繁难?”我一定会郑重地说:“无所谓难或易,只要恰到好处就行了。”如此罢了,绝不是极端地提倡文章一定应该这样写,坚决禁止文章一定不能那样写。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种东西,谁也不会去关注它,当看到那些异乎寻常的东西,人们就会一起观赏谈论。文章难道和这不同吗?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文章写得最好,那么可以说,下的功夫深的,名声就传得远。如果都顺从世俗随波逐流,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见解,即使不被当代的人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您家中的各种物品,都是日常离不了要使用的,但其中你所珍爱的,肯定不是寻常的东西。那么君子写文章的道理,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现在的那些要写文章的晚辈后生们,能够深入探求努力获取,以古代圣贤的做法为法则,虽然说不一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