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语文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古代诗文鉴赏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4403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362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语文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古代诗文鉴赏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2页
2017版高考语文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古代诗文鉴赏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2页
亲,该文档总共3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版高考语文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古代诗文鉴赏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高考语文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古代诗文鉴赏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3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考试材料多是叙事类文体人物传记,且很多出自史传类著作“二十四史”,但一些非史传类著作,如先秦诸子散文、唐代散文、明代散文、清代小说等不断出现,涉及人物传奇、游记、政论、文论等多种样式,多是名家名篇(文集),内容多以叙事为主,叙议结合,大致概括为人物故事类、山水游记类和说理类。我们粗略将选文类型概括为“史传类”和“杂记类”两种进行复习。 史传类高考史传类文章,传主多为有声望的文臣武将、文人雅士和道德楷模,人物多为正面形象,文章主要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多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一)史传类文章的布局结构史传类文章的布局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开

2、篇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祖籍族望、家境师学、父兄仕途、布衣声望等基本信息,是有关于传主的特殊才能的记述。正文主要记载传主的生平事迹,大多由具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段组成。这些材料多以时间为线贯穿始终,以品行为核心决定取舍,以任职与官衔为行文标志。结尾交代传主官位所至、朝野名望、人生结局、卒年赐谥等。(二)阅读史传类文言文的基本步骤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做了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杂记类杂记类文言文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常出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叙事类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等。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对杂记类文言文的考查将要加强。阅读杂记类文言文需要明确的问题1结合文体,把握关键 对于叙事类的杂记,要理清时间

4、、地点、人物、事件,尤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多少、人物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对于说明类的杂记,则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说明的方法等。同时要注意抓关键语句,如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尤其是作者的评述性文字、议论的话语等。对议论性文字要字斟句酌,分析这些议论形成的根据。2主旨读文言议论散文要抓论点,有的论题就是论点,如六国论一开始就提出了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有的论点在结尾,如过秦论结尾才表明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所以弄清论点是关键,也要善于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理解文言抒情散文的主旨则主要是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情感是作者直接抒发出来的,

5、有的情感是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的,有的情感是隐藏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之中的,但无论哪种情感都能找到直接或间接表露的关键语句,所以把握情感就是要把握这些关键语句。如项脊轩志的情感主要由生活细节来传达,但归有光依然直接流露出了感情“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3结构把握文章的结构是高效快速阅读文本的主要措施。文言议论散文需抓论证结构,筛选各段要点,整合文章信息。如师说抓住各段要点全篇就一目了然了。第1段“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提出择师标准;第2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出当时社会事实;第3段“圣人无常师”,进一步阐明师道、师生关系。韩愈层层推进,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文言抒情散文主要

6、抓感情线索。如兰亭集序第1、2段写了美景、美事,溢于言表的是心中的快乐;第3段由“乐”而生“痛”,因为人总是被“欣于所遇”的乐和“情随事迁”的忧所左右;第4段由“痛”而生“悲”,在“悲”中作者并没有消沉,而是由此生出生死感念,从而又表露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与执着。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但只要理清了线索“乐、痛、悲”就能很好地体会文意了。 真题解读(一)史传类真题考例(2015课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

7、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8、“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登:上,升。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官职之人。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

9、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为:做,担任。为:省略“之”,对他,向他。亟:j,急切,赶快。中书舍人:官职名。中书即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制诰:承命草拟诏令。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调夫:调遣服劳役的人。治:准备。农功:农事。亡:通“无”,没有。惠:使得到实惠。拜:授予官职。陈情表:“拜臣郎中。”俄:不久。当矢石:冒着箭石。噪:呐喊着。兼旬:二十天。兼: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十天。逍遥游:“旬有五日而后反。”檄

10、:x,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死之:为此而死。死,为动用法,为而死。陈涉世家:“死国可乎。”状:外貌;类:像,类似。绐:di,欺骗。都人:京都百姓。因:于是,就。承:承担。不吾索:宾语前置,即“不索吾”,没有点名要我。酋:qi,敌帅,首领。面:当面,名词活用作状语。庶或:或许,也许。济:对事情有益,成功。预:参与。朔:北方,此处指金人统治区。赠:追赠。谥: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或其他有名望的人死后,朝廷或亲友、门人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传主】孙傅。【褒贬态度】褒扬。记述孙傅的事迹,赞扬他敢于直言进谏、忠于朝廷、不畏强权、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性命的优秀品质。【文本

11、思路】做礼部员外郎时,向尚书进言,在治国方略上应有所变更在任中书舍人时,反对朝廷为安置高丽使者劳民伤财,却被贬官靖康元年,进职兵部尚书,上书请求恢复祖宗法度,受到时人赞许任尚书右丞时,金人围都城,掳走钦宗,孙傅努力保护太子,与敌人周旋,后来太子被迫入金营,孙傅忠心追随,最终以死殉职,死后得到朝廷褒奖。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

12、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据题精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进行断句,另外也可以借助年号、官职名、标志词、虚词、文言句式、句意等断句。首先,句首的“宣和”应为年号,时间词后要断句。其次,抓住句子的主语,明确基本意思。本题中,主语有高丽、使者、孙傅、宰相,“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表达的意思是“高丽前来进贡,使者所经过之处,调发

13、民夫、备办舟船”。“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则是“宰相认为他的观点与苏轼相同,就上奏皇帝贬他去蕲州安置”的意思。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 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D。而选项A、B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不是突然冒出的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所以排除B。再次,注意用词特点,“所过”“所论”都是所字结构,主语应是“使者”,“所论”的谓语是“同苏轼”,不宜分开。【答案】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14、,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据题精析】本题考查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更多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功底和素养。首先,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放开眼界,多去关注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平时的学习中可以注重分门别类地积累古代文化常识,集中复习巩固。其次,从具体题目来看,这一类型的题往往不会有大的错误,都是在某一个细节或者某一个用词上出现瑕疵和陷阱,需要

15、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分析琢磨。在该题中,D选项就有问题,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据题精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就是运用文章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年份等不变的名词去快速定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对原文,进行翻译,找出错误。A选项在原文的定位是第1段中“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B选项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