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PPT课件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434325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9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PPT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1.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重点) 2.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 重点) 3.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 法(难点) 学习目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说一说你对老 舍笔下的春节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 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 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 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在老舍 文集里。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这节课分小组

2、细读 课文,讨论思考: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关于春节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再 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 3.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 的,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 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鸭”,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 九结束了。 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得出 北京的春节始于,结束于 新知探究 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作者主要描写了春节中 哪个重要的日子?用笔画出有哪些风俗。 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从文章的开始和末尾可知:北京的春节始于腊月初旬 ,结束于正月十九,长达一个月之

3、久,可见北京人对 春节的重视。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 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 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 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 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 、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 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 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 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句子品析 词语理解 阅读第三、第四自然段,作者主要描写了 春节中哪段的日子,都有哪些风俗?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第三件大事才买各种玩 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大人们也紧张,准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 句子品析 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 拌

4、儿。 孩子们喜欢 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 大事是买爆竹第三件 大事才买各种玩意儿 风筝、空竹、口琴等。 作者在文中运用大量儿化音 ,反映了老北京人民的语言 特色。把老北京百姓的生活 刻画得生动、鲜活。老舍的 语言风格带有强烈的北京韵 味、通俗易懂、朴素自然, 十分贴近百姓生活。 词语理解 阅读第五自然段,作者主要描写了春节中 哪个重要日子,都有哪些风俗?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 彩排”。天一擦黑,鞭炮想起来,便有了过年的 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麦芽 糖和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 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阅读第六、七自然段,作者主要描写

5、了春 节中哪个重要日子,都有哪些风俗? 腊月三十: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吃 的备足,至少足够吃一个星期的; 做年夜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 ; 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句子品析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 不绝。在外面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 家来吃团圆饭。 “万不得已 ”“必定”读出北 京人重视除夕夜的“吃团圆饭“ ,我们也从这满满的一桌除夕饭 ,满满的一桌至亲人,也读出了 浓浓的亲情。 词语理解 阅读第八、九自然段,作者主要描写了春 节中哪个重要日子,都有哪些风俗? 正月初一: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寺院举办庙会;

6、 小孩子们逛庙会。 句子品析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 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 ;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 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 皮,全城都在休息。 “截然不同“两种事物毫 无相同之处。在这里指除夕夜 的“闹”和正月初一的“静”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作者 的语言精练、准确。 词语理解 阅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作者主要描写了 春节中哪个重要日子,都有哪些风俗? 正月十五: 处处张灯结彩。铺面和家中都要挂灯 ; 吃元宵;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句子品析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 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 或水浒传故事。

7、四个“有的”排比句 ,描写灯的数量多,灯的 种类多,样写突出了“元 宵节是春节又一个高潮” 。 词语理解 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 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紧接 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 束。 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并且这些日子 有哪些风俗习惯?再一次默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 间 风 俗 习 惯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

8、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 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作者在介绍将近一个月的春节时,安排文章材料并没有平均使 用笔墨,而是有详有略。作者详细介绍了哪几天的习俗?简要 介绍了哪几天的习俗? 时 间 详略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腊 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详写 详写 详写 详写 详写 略写 略写 略写 略写 思 考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这样写的好处:重 点突出、详略得当、主 次分明,能够使读者

9、对 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有 更深刻的了解。 作者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北 京 的 春 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四个 详写 腊月初八 正月初一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除夕 正月十五 一、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答案打”“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A.老北京人在腊八这天纷纷拿出自家的农产品,展示一年来的丰收成 果。( ) B.粥中米、豆、于果品种多,材料丰富,表达了对丰收的自豪。( ) 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A.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人们来观看戏剧化装排演,表现了春

10、节的热 闹。( ) B.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就有了过春节时的热闹气氛,表现了老北京 人过春节的隆重。( ) 二、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 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 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截然不同表现为: _ 。 除夕热闹,正月初一全城休息,相对而言安静 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 来伤人,连保护老百姓的灶王爷也拿它没办法,于是灶王 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强,用 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这一天 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 天

11、除掉了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 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红绸和 鞭炮,于是红绸和放在火中烧的竹竿逐渐演变成了家家户 户过年时都有的红对联、红鞭炮,这个关于年的传说可谓 条理清晰、有来历的。 年的传说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谢 谢 观 看 中国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