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习:第五部分专题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2实战演练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3326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习:第五部分专题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2实战演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习:第五部分专题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2实战演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习:第五部分专题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2实战演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习:第五部分专题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2实战演练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材料概括分析题。在中国,向来文人地位很高,但是高的都是死后,在生前并不高到怎样。我们有句老话,叫作“词穷而后工”,好像不穷不能做文人。所以文人向来是偃蹇不遂的。偶尔生活较安适,也是一桩罪过。但我反对这文人应穷的遗说。颜渊在陋巷固然不改其乐,然而颜渊居富第也未必便成坏蛋。文人穷了,在他人看来很美,死后读其传略,缠绵凄恻,很有诗意,但若身临其境,却不甚妙,这犹如我不主张红颜薄命,与其红颜而薄命,不如厚福而不红颜。且文人穷了,每好卖弄其穷,一如其穷已极,故其文亦已工,接着来的就是一些什么浪漫派、怨天派。我们想起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文人多半是书呆,不治生产,不通世故,尤不肯屈身事仇,卖友求荣,

2、所以偃蹇是文人自招的。文人不大安分守己,每每是非辨得太明,泾渭分得太清。人生在世,应当马马虎虎,糊糊涂涂,才会腾达,才有福气。黛玉最大的罪过,就是她太聪明。所以红颜每多薄命,文人亦多薄命。再说,文人好相轻。一个文人出一本书,便有另一文人处心积虑来指摘。于是白话派骂文言派,大家争营对垒,互相臭骂,叫武人见了开心。所以我向来不劝人做文人。既做文人,就要有点胆量,所言是真知灼见之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袁中郎说得好:“物之传者必以质,文之不传,非不工也。树之不实,非无花叶也。人之不泽,非无肤发也。文章亦尔。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自然之理也

3、。”这样就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节选自林语堂做文与做人,有删改)1作者反对“文人应穷的遗说”的理由是什么?答:答案:文人未必应坚守清贫(文人穷变富未必变为坏人);文人穷多薄命不甚妙;文人好卖弄其穷。2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答案:不治生产,不通世故;不安分守己,太聪明;好相轻。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答:答案:有胆量;讲真话;见识高;文笔美;不媚俗。二、材料概括分析题。贾宝玉以一个叛逆者的光辉形象,出现在腐朽的散发着霉烂臭气的封建贵族生活的环境里,出现在死抱着顽固的道统形式的封建统治者的人群中,出现在毁灭着生活的美和理想的吃人的

4、礼教制度面前,这种现实与他的生活直接而密切地联系着。他的反抗也只能从这里开始,因而他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最突出鲜明地表现出与这种现实直接对立的色彩。他的要求虽不可能是自觉地代表着但在客观上却体现着符合着社会的进步要求。他反对笼罩着生活的压迫、痛苦、哀伤、牺牲的烟雾,追求贯穿着愉快、欢笑、青春、幸福的基调的合理的人生不仅是在爱情领域里,而且是在整个生活领域里。透过这种要求鲜明地反映出了人生的道路问题。它表明了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而是奴隶的生活。真正的人的生活应该是平等自由的,不受任何干预而独立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就历史的性质说,这明显地具有了与封建社会不同的新的意义,标志着个性的觉

5、醒与要求个性的解放,这是贾宝玉悲剧性格中最根本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在那样一个强大的现实的压力之下,贾宝玉体现出了这种要求,绝不能解释为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是反映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下的新课题。4宝玉生活的环境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解析:这一题较为简单,只要锁定答题区间就能找到答案。文章中的第一句其信息内容比较明显,“贾宝玉以一个叛逆者的光辉形象,出现在腐朽的散发着霉烂臭气的封建贵族生活的环境里,出现在死抱着顽固的道统形式的封建统治者的人群中,出现在毁灭着生活的美和理想的吃人的礼教制度面前,这种现实与他的生活直接而密切地联系着”。抓住句中“腐朽”“死抱着顽固的道统形式”“礼教制度”等关键词,得

6、出答案并不困难。只是“生活中充满压迫、痛苦、哀伤、牺牲”这一点,比较隐秘,答出这一点较为困难。答案:腐朽;统治者死抱着顽固的道统形式;礼教制度猖獗;生活中充满压迫、痛苦、哀伤、牺牲。5为什么说宝玉的反抗要求不可能是自觉地代表着社会的进步要求?答:解析:先把题目中的“不可能是自觉地代表着社会的进步要求”这句话在文中找到,梳理一下短文可找到“他的要求虽不可能是自觉地代表着但在客观上却体现着符合着社会的进步要求”这样相关的句子,据此,就可以确立本题的答案区间,然后选取其中的关键词,稍加组织就可以得出答案了。答案:贾宝玉所处的生活环境封闭落后,不可能接触新的思想;腐朽黑暗的现实与他的生活直接而密切地联

7、系着,他的反抗只是从与他生活密切的东西入手;他的反抗虽在客观上体现了进步要求,但仍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体现。6“叛逆者”宝玉的反抗具有哪些价值?请分条列举。答:解析:首先从文中找到与此相关信息的句子,如“他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最突出鲜明地表现出与这种现实直接对立的色彩”“他的要求虽不可能是自觉地代表着但在客观上却体现着符合着社会的进步要求”“这明显地具有了与封建社会不同的新的意义,标志着个性的觉醒与要求个性的解放”“是反映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下的新课题”等,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加以概括即可。答案:表现出与当时黑暗现实直接对立的色彩;体现着符合着社会的进步要求;让我们看到了封建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标志着

8、个性的觉醒和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有着与封建社会不同的新的意义,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三、(2018苏州高三阶段性检测)材料概括分析题。鲁迅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的确可以从其与政治的关系中来进行读解。但这样的读解一旦过了适当的度,就会割裂其内在的意义关系,成为一种实用主义的东西。“鲁迅”的意义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重新回归“五四”,强调其启蒙的意义。这是由鲁迅前期小说的启蒙主义性质决定的,但更是出于反思和克服极“左”路线所造成的人格扭曲、思想异化的严重后果的历史需要。通过对鲁迅作品的重新评价,突出其批判封建蒙昧主义文化的本来意义,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为思想解放开辟道路。这

9、实际上意味着鲁迅研究已经成了打破现代迷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深刻地影响了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人们对鲁迅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甚至是尖锐对立的,但“鲁学”始终占据着显学的位置。这种情形到21世纪初,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鲁迅从政治的符码、文化的符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们可以更真切地深入他内心,去体味他在历史最黑暗的时刻,在面对无路可走的绝望时,心里如何挣扎,如何反抗这绝望,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喜爱和崇敬鲁迅的读者,可以从记录他心路历程的作品中吸取精神力量去追求光明和真理,哪怕要经历鲁迅式的艰难也罢。这样的“鲁迅”,就成了一座人格的丰碑。(选自陈国恩鲁迅的意义及当下价

10、值,有删减)7结合全文,说明人们对“鲁迅作品”的解读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解析:此题要在对全文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从文段中找到能表现人们解读“鲁迅作品”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如文章第一段“成为一种实用主义的东西”“鲁迅的意义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重新回归五四,强调其启蒙的意义”,可概括为实用主义,强调启蒙的意义;文章第二段“这种情形到21世纪初,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鲁迅从政治的符码、文化的符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可概括为21世纪初,关注活生生的作者本人。答案:侧重政治,实用主义阶段;上世纪80年代,重新回归“五四”,强调启蒙意义;21世纪初,关注活生生的作者本人。8上世纪80年代“鲁迅

11、”的意义回归的原因是什么?答:解析:此题是局部概括题,要找到“鲁迅”的意义回归所在的语段,从其附近找答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信息在文章第一段中间部分,可分别从启蒙主义性质、历史的需要、对思想解放的重新评价三个角度来分析概括出答案。答案:鲁迅早期小说具有启蒙主义性质;时代反思的历史需要;读者基于打破迷信和推动思想解放的重新评价。9说说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所说的“鲁迅式的艰难”。答:解析:此题是局部题,可以找出信息所在区域,即文章第二段,可从反抗黑暗、追求光明、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三个角度来概括。答案:面对黑暗和绝望,挣扎反抗的艰难;追求光明和真理的艰难;从符码到活生生的人的艰难。四、材料概括

12、分析题。从前的文学观念与我们现在的文学观念很是不同。他们认为文学的唯一作用只是“载道”。但我们认定文学广大无垠,是批评人生、解释人生的。在他们的旧观念下,多少真正的文学为旧观念所压迫,竟失去了它们的真价值,而为一般人所轻视。最可怜的便是小说,他们亦读小说,做小说,爱小说,但却始终拿消闲的态度来对待小说,以为小说是不能称作正宗文学的。他们以为小说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君子弗为也”。他们虽然轻视小说,但是他们仍旧是很迫切地要知道他人的感情与动作,他们受了生之压迫,感受生之苦痛,仍旧很迫切地要求安慰,要求同情。他们仍旧向小说家喊道:“请你们安慰我,使我乐,使我忧,使我歌,使我泣,

13、使我富于情绪,使我梦,使我笑,使我震动,使我饮泣,使我思量。”(莫泊桑语)所以仍旧差不多是无一人不读小说。小说仍然存在,并且很有势力。有许多人虽然受了旧文学的观念的束缚,但是所为“道”也者,究竟敌不住情感。他们自身领会了人生的意义,看清楚了人生的真相,创造的冲动永久催促他们,同情的血流,继续在身体里鼓荡,所以仍旧有好小说出现。10旧观念下一般人是如何看待小说的?请简要概括。答:解析:先找出本题的相关答题范围,即文章的第一段。然后在这一段中找出关键的语句,而这最关键的语句便是这一段中最后两句话:“最可怜的便是小说,他们亦读小说,做小说,爱小说,但却始终拿消闲的态度来对待小说,以为小说是不能称作正宗文学的。他们以为小说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