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点精练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2899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点精练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点精练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点精练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点精练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点精练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登梓州城注杜甫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注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的颈联。答:_答案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2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水仙子渡瓜洲赵善庆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该曲前

2、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答案对偶。前三句鼎足而对,句式工切,势如贯珠,描绘了秋天的凄凉衰飒之景。比喻。“锦衣”比喻绿色的荷叶,“锦衣收”生动描绘了荷叶凋残蜷缩的形态。比拟。“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叶凋落、柳枝干枯的特点。二、表现手法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李祁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融情于景。“水流”即“流水”,“水流歌断”隐含知音离别之意。虚实结合。“楼下清歌”是实写,“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是虚写,抒发了怀人念远之情。4阅

3、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江晚泊刘禹锡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轲峨:孤高状。艑:船。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答:_答案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迥、荒村、犬稀)。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比喻(宾鸿自况自喻)。白描。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注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

4、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注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蒋山:即钟山。下片画线句,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对此加以赏析。答:_答案“多情山鸟不须啼”一句,运用移情手法(或“融情于景”)对山鸟责以“不须啼”;在山鸟啼鸣中融入了浓重的主观情感,寄寓了作者对友人浓浓的惜别思念之情;以外物显情,余味无穷。“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一句,运用化用手法,比喻实至而名归,是对叶衡作出的最高评价和颂扬;此句蕴含着作者对抗金友人会像李将军一样建功立业的期许;使作品语言精练,而又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三、

5、结构技巧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江豚:南越志载:“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尖跳跃,风辄起。”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由点及面,由陈朝灭亡扩展到六朝兴衰。由虚到实,由六朝的世事多变写到当今的江山不改。以景结情,历代的英雄、豪华都已成过去,能留下来的只有那苍茫的群山。四、精赏巧句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别韦司士高适高馆张

6、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答:_答案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沙岸、柳等,运用虚写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描写出韦司士的行程。由“沙为岸”到“柳向城”,环境由恶劣萧条到繁华舒适,暗示韦司士的境遇将有所改善。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琴唐孙氏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答:_答案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

7、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很精妙,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富于音韵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