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1367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之咏物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之咏物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之咏物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之咏物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铜山区夹河中学高三年级语文教学案 编制人:王娟 审核人:张杰 课时:1课题:咏物诗教学目标: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课堂笔记一、明确咏物诗概念1、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2 特点: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

2、是外部环境描写。第三,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3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烘托等。二、了解咏物诗的思想内容 1、描摹情态,表达喜爱2、借助物象,寄托志向、抒发情怀。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第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3、借助物象,暗喻人类 4、借助物象,表现哲理三、如何鉴赏咏物诗例题引入 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1、抓小松

3、的特点: “自小深草里”,生长在普通的不被关注的环境里;“刺头”不同凡俗;“出蓬蒿”崭露头角;有“凌云”的潜质,时人却不识。2、挖掘小松内在的品格、精神: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探知诗人的感情:以小松自况,赞美出身低微但终成大业的人。讽喻世俗小人以身世取人、目光短浅的本质。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鉴赏步骤: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读清”全诗。2、 紧扣文本,整体把握物象的特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知人论世,联系写作背景(关注注解),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4、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4、关注表现手法。整体: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审题、答题规范:关注提问方式,答题紧扣“物”“志”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即时巩固: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

5、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马诗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问题: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译文:漠漠旷野,沙石像

6、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骏马啊,什么时候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抓住梨花怎样的特点来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柳青衬梨白,以柳乱飞衬梨花之平淡。抓住了梨花的颜色雪白、清明,它既不妖艳,也不轻狂。以梨花自比,表达了诗人一生光明磊落,正直清明的高尚情怀。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分析: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言在物“品”,意在人“品”。“直”就是正直,不邪僻;“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明确:这首诗里的琴弦、棋盘具有正直、方正的特点,与作者自己方正的人品吻合。自己的方正人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的结局。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的讥讽。装订线课堂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