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1295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用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考向一炼字型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赏析炼

2、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等。这种题型是高考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炼”字需关注的 大词类词类解说动词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例1:苏轼的

3、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充满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想南山见我亦如此。例3: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临时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形容词形容词常作修

4、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例1: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也写出征夫处境的孤危。例2: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贴切。例3: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点出感叹时光流逝之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突出了无尽的愁绪。 “红”“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4: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景:“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

5、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荫。“老”“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常常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二字正表现了这些。作者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二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理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叠词叠词的作用不外乎两种,一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二是起强调作用。例:刘禹锡的竹枝词(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6、”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拟声词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渲染颜色的词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姜夔的扬州慢:“

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歌女青楼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更增加了青山故国之情含有修辞手法的词如张先的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即时小练(一)聚焦动词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答:答案 “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答:答案 “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动词往往具有凝练

8、、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代诗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聚焦形容词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简要分析。答:答案 “直”“圆”用得好。“直”字点出沙漠无风,“圆”字写残照如轮,可以直视。两字准确描绘了傍晚

9、时分沙漠苍凉静穆的壮美景象,意境雄浑开阔。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孤寂的情绪融合在景物描写中,感受真切自然。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代诗歌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三)聚焦副词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答:答案 “尽”字用得好。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

10、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泼的表达效果。 (四)掂掂“数量”之重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答:答案 “一”字用得好。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梅”了。经优秀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

11、“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平添韵味。 (五)听听“叠词”效果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声 声 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联系词的内容,分析上阕中叠词的妙处。答:答案 “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叠词之妙首先

12、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六)追“彩”逐“色”:色彩词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解析 “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

13、相对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答案 “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怜惜的情愫尽在“绿”中。 (七)赏虚词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