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命题研究(怀化)语文+专题十四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0077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命题研究(怀化)语文+专题十四说明的对象及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中考命题研究(怀化)语文+专题十四说明的对象及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中考命题研究(怀化)语文+专题十四说明的对象及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中考命题研究(怀化)语文+专题十四说明的对象及特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一)说明文阅读,怀化五年中考命题规律)20112015年怀化中考记叙文命题分析2016年怀化中考命题预测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2015凹凸不平的海平面(门主)来源:Zxxk.Com说明中心来源:学|科|网选择题162内容解说选择题172内容理解选择题182内容理解选择题1922014侗乡风雨桥事物特点简答题112说明顺序简答题122说明语言简答题13220123G手机给电子阅读带来什么内容理解选择题122内容解说选择题132来源:学科网层次划分选择题1422011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方法选择题92说明顺序选择题102文段理解选择题112个性解答简答题1221.

2、纵观怀化五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中五次出现说明文。因此,在2016年的复习备考中,要特别重视说明文阅读。2近年来说明文阅读突破了以往说明文只考固有的文体特点与常识的局限,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的特点等考点均未涉及,而是侧重考查考生的质疑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32016年中考说明文依旧侧重借助短小说明文段考查考生的质疑与思辨能力,广大师生在备考时要继续关注自然环境、文化艺术、科技发展等内容的说明短文,还要关注生活常识、环保健康、食品安全、公共交通以及能彰显怀化地域特色、文化风物等内容的说明短文。4特别要注意怀化市关于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习考试标准语文的补充说明

3、中的说明文体阅读中的题型。专题十四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的对象1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2)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2找说明对象的方法(1)看题目。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说明对象;再如2010年怀化淘米水的妙用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事理“淘米水的用处”。(2)观首段。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阅读没有题目时,那么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3)找结尾

4、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提示文章的说明对象。(4)抓关键句。说明文除了在文章开头、结尾处易出现说明对象外,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5)归纳总结。如果以上的说法都不可行,这时候,我们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1找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抓首段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2)结合段落中介绍说明对象特征或多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4)对语段中的

5、关键词、句,摘要整合,并简明地表达。(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从事物“定义”入手。2有关说明对象特征的内容理解与概括(1)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概括首先,通读原文,完成三个任务: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给段落标上序号,小结段意,将它们归纳概括。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这样有利于锁定范围,明确答题方向。再次,找出答题的范围进行概括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最后,要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在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答题时,语言准确简

6、洁、要点全面。(2)对某一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回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根据题干确定该段的内容是什么及其与文章说明对象的关系。然后根据设问找出答题区域,对文段的分析进行整理概括。当答题要点在文中不明确时,就可根据题干后的分值确定该答几点,如分值为3分的,一般答3点;分值为4分的,一般答2点或者4点,这就需要根据内容而定了。【例】(2015怀化中考)凹凸不平的海平面(门主)(1)“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巴拿马运河,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是把巴拿马地峡挖通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让船只通行。其实,运河西侧的太平洋洋面比东侧的大西洋洋面高出近6米,这样挖出的运河,东西两端落差大,水流极快,船只通行危险。因

7、此,如今建成的巴拿马运河是水闸提升式运河,船只通过船闸上下通行。很多人会想不明白,既然地球上的大洋都是连通的,为什么不同的海平面会有如此落差呢?(2)其实,海平面并不是平的,其高低起伏非常复杂。只是由于人们在海洋上的视野有限,才以为海洋的水面似乎是平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根据卫星数据测定,科学家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令人惊奇的海平面。海面有“水山”“水谷”也有“漩涡”。日本东北部的海面高出平均海平面78米,马达加斯加以南海面高出平均海平面56米。可是,印度洋马尔代夫群岛附近,海面低于平均海平面113米,新西兰东南部海面低于平均海平面73米。如此起伏不平的海“平”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海面不“平”蕴含

8、着大自然的诸多玄机。(3)我们知道,不同海域的海水含盐量是不同的。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溶解度会比温度低的海域大,也就是说同样质量的海水可以溶解更多的盐。在气温高、淡水补充少的海域,盐度的增加会更显著。海水盐度变大后,密度也会随之变大,水面便会稍微降低。地球上的海洋虽然其上部被陆地或岛屿隔开,但下部却是连通的。哪片海域密度大,哪片海域的水面便低。南北纬30度附近的副热带海域不仅气温高,而且终年少雨,海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很大。例如红海位于副热带高压带附近,其海水密度是地球上的海洋中最大的,其水平面低于地中海水平面。(4)全球大气环流所造成的盛行风常年吹拂海面,推动海水流动由此形成洋流,赤道

9、以北的太平洋洋面长年吹东北信风,将表层海水带动起来,形成由东到西的北赤道海流;赤道以南洋面则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由东到西的南赤道海流。这两股海流让太平洋海面变成“西高东低”。洋流随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影响更大。“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东西方气压差缩小使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减弱,此时中太平洋改吹西风。于是,太平洋东西两侧高度差减小,甚至变成“东高西低”。“拉尼娜”出现的年份情况正好相反,太平洋东西部高度差加大。(5)引潮力也是影响海平面的重要因素,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地球面对月球的一面同时受到来自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此时海水水位最高,形成大潮,我们熟知的钱

10、塘江潮即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垂直时,太阳与月球对海水的引潮力最小,形成小潮。(6)导致海面不平的因素还有很多,如人类的活动加剧,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地壳也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不同地点的地壳升降,海平面也随之变化。(7)全球海平面高度对于引航、导航、航空、航天、地图制作、地质研究等非常重要,也是我们预测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实时准确地测定全球海平面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选自2015年第3期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注释】引潮力指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的物体的引力,以及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种力组成的合力,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引潮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11、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文章结构】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凹凸不平的海平面说明对象海平面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结构总分总层次划分来源:学科网第一部分(1)段:海平面是凹凸不平的。第二部分(26)段:海平面不平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全球海平面高度是我们预测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说明方法第(2)段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海平面并不是平的。第(4)段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解释了太平洋东西部高度差的原因。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A海平面不平的表现 B海平面不平的原因C海平面不平的影响 D海平面不平的作用【解析】此题考查说明的中心,根据短文的主体内容,短文3至6段主要在讲海平

12、面不平形成的原因。【答案】B2.下面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全球大气环流推动海水流动由此形成洋流,洋流随全球气候不断变化,致使海平面也随之变化。B“拉尼娜”出现的年份,南、北赤道海流更加强劲,太平洋洋面东高西低的差距进一步扩大。C引潮力是形成钱塘江潮的重要原因。D实时准确地测定全球海平面,是航空、航天、预测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解析】解答此类选择题要对四个选项逐一筛查,紧扣原文,注意咬文嚼字。B项中紧扣原文,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太平洋东西两侧高度差减小,甚至变成“东高西低”。“拉尼娜”出现的年份情况正好相反,也就是“西高东低”。【答案】B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_来源:学*科*网Z

13、*X*X*K2.影响海平面凹凸不平的因素有哪些?_(2015泰州中考)微课与慕课(10分)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2011年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这个阶段对微课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资源建设,而忽略了其应用性、互动性和扩展性等特征。但随着国内微课发展和建设均逐步推进,胡老师又在2012年对这一定义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突出了微课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更是基于某个知识点/环节的一个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这个定义无疑要准确很多,微课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完善的。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起初微课是应在线学习而产生的。2004年夏天,美国的萨尔曼可汗开始用雅虎的一款绘图软件作为共享记事本,再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