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PPT课件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425695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 腊八粥》PPT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腊八粥 腊八粥 腊八饭 腊八蒜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作 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主要作品:边城长河 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 研究等。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思考:围 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者为我们 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试着用小标 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我会读 腊八粥 甜腻 板栗 咽下 唾沫 大匙 塞灌 搅和 浓稠 嘟囔 孥孥 肿胀 呃 黄焖鸡 熬粥 深褐 染缸 脏水 搁多了 筷子 字词学习 腊八粥 甜腻 板栗 咽下 唾沫 大匙 塞灌 搅和 浓稠 嘟囔 孥孥 肿胀 呃 黄焖鸡 熬粥 深褐 染缸 脏水 搁多了 筷子 词语解释 【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

2、,产生大量气泡。 【搅和】混合;掺杂。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稀烂】形容极烂。 本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八儿等粥、 吃粥的经过。 爱粥 等粥 吃粥 u第一部分(1): 写腊八粥深受人们的喜 爱。 写八儿等待腊八粥煮好的过程。 写八儿如愿吃到了腊八 粥。 u第二部分(219): u第三部分(20、21) : 等粥 吃粥 爱粥 课文解读 爱粥 等粥 吃粥 u第一部分中,作者是 如何写出腊八粥深受 人们喜爱的?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 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 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 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小孩子 大孩子 老孩子 排比 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

3、人对腊八粥的态 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 爱粥 等粥 吃粥 u第二部分中,作者将八 儿“等粥”分成了四个 层次,分别是哪几个, 对应哪几个自然段? 看粥 1519 猜粥 14 想粥 913 盼粥 28 “等粥”这一部分是详写,可分为四个 层次: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画出第28自然段中描写八儿的句 子,说说这些是什么描写,你从中 体会到了什么? 盼粥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 发疯了。发疯 夸张,写出了八儿的兴奋样儿。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 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 气还在继续。 神态描写:表现了八儿迫不及 待的心情。 急红了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语

4、言描写:一个“那”字,生动地写 出了八儿为了早些吃到腊八粥而撒谎的馋 样儿,天真可爱又有一点狡黠,颇有童趣 ,让人忍俊不禁。 那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 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品读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反问句:强调八儿对腊八粥虽然望 眼欲穿,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苦苦等 待。 盼粥 28 想粥 913 猜粥 14 看粥 1519 八儿苦苦等待腊八粥,开始想着一 家人该怎样吃腊八粥,读第913自 然段,说一说八儿他是怎么计划的 ,为什么这样计划呢? 想粥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 吃一碗。大哥

5、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 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 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 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语言描写:吃腊八粥,八儿不只想着 自己,还想着家人。这段描写既表现了八 儿的天真可爱,又体现出他的孝顺体贴。 盼粥 28 想粥 913 猜粥 14 看粥 1519 这种八儿能吃三碗半的粥在他心中 是什么样子的?读第14自然段,找 出八儿的猜想。 猜粥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 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 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 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6、糖若放多了,它会 起锅巴 栗子饭豆 花生仁儿 枣子 妙极了 心理描写:描写八儿猜想腊八粥的 心理,为下文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表现出八儿憧憬、渴望的心情。 不能。因为这里是承接上文而来,上文 中提到八儿“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 上一冲而已”,这里接着写看到烟气后的猜 想,为后文的“看粥”做了铺垫。 这一段猜想能够去掉吗?为什么? 盼粥 28 想粥 913 猜粥 14 看粥 1519 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让他看到粥时 ,八儿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哪些语 句可以看出来? 看粥 惊讶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 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 里的脏水。有点嫌弃 在第二

7、部分八儿 等待腊八粥的过 程中,他的心理 是怎样变化的? 急迫无奈憧憬惊讶嫌弃 看粥 1519 猜粥 14 想粥 913 盼粥 28 爱粥 等粥 吃粥 u第三部分中,八儿终 于如愿吃上了腊八粥 ,作者是如何描写八 儿一家吃粥的情景的 ?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 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 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 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 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靠斜立 一面小鼓 也都奈何它不来 了。 摆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满 足 “靠”“斜立”“摆”的动作描写, 肚子“小鼓”的外貌描写,生动刻画出八 儿吃饱了腊八粥之后十分满足的情态。 “也”字强调

8、大人小孩都吃得饱饱的 ,再也吃不下任何美味的食物了。 u文中多次写到腊八粥在锅里“叹气” ,为什么要这样写?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 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 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 拟人:“叹气”一词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时候的状态。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 续。 拟人:“有声无力”形象地写出了 粥在锅中被小火慢熬的情景。 “噗”锅内又叹了声 气。 拟人:把锅里正煮着的腊八粥当作人 来写,明写腊八粥“叹气”,暗指八儿等 得心急。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爱粥 等粥 吃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妙不可言 看:出乎意料 民俗美 童趣美

9、亲情美 课堂小结 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 腊八粥的经过,充分体现了小孩子对 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展现了一幅淳 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浓浓 的亲情。 拓展延伸 拓展一拓展二 拓展一 返回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 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 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 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 新。 拓展二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 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 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 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 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 起

10、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 记心头。” 腊八吃粥的传说 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 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 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 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返回 随堂练习 一、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甜腻(n) 肿胀(zhn) 焖饭(mn) B.孥孥(n) 浓稠(chu) 嘟囔(nn ) C.耽搁() 水缸(n) 唾沫(tu) C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沸腾搅和嘟囔稀烂 每当腊八节时,妈妈总会煮一锅腊八粥。 当锅里( )时,妈妈立即用锅铲在锅里 仔细( ),防止粘锅。我在旁边看着, ( )着,恨不得马上就吃上一大碗。

11、此 时妈妈总会耐心地对我说:“要锅里的食材都 煮到( )才好吃哩!” 沸腾 搅和 嘟囔 稀烂 三、课外阅读。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 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 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 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 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 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 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 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 玉。 课后作业 找出文中所有描写人物、环境的句子 并摘抄。 你还知道春节的哪些习俗呢?和同学 分享,并写一篇小段文介绍一下。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 一、命题

12、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谢 谢 观 看 中国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