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件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424663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8.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看着下面图片,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寓言 故事,并说一说寓意。 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 今天我们就再学 一个寓言成语: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15 15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 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 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 哲学家。又称“韩非子”。 代表作品韩非子。 第一课时 f 其人弗能应也 f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我会认我会认 吾盾之坚 w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矛盾誉吾 w y mo dn 我会写我会写 识字方法 加一加:兴+言=誉 五+口=吾 比一比: 予矛 矛 “予”字多一撇。 组词:长矛 矛枪 易写错 mo 盾 组词:盾牌 铁盾

2、 半包围结构,下 面一个“目”。 dn 识字游戏识字游戏 矛盾 吾等 赞誉 弗能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 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古代士兵作战都使用长 矛。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 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 箭的牌。 盾牌是古代防御武器。 整体感知 根据下面的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后第1题 ) 2.注意断句,读出古文的韵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y

3、y 自 相 矛 盾 根据划分节 奏读 读完课文后,你来说一说,课文的主人 公是谁?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楚人是怎样夸赞自己的矛与盾的?有人向 他提出了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他回答不上别人 的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 课堂演练 【y】载( )归来 大病初( ) 【f】( )能应 (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w】( )日三省 悄( )声息无 誉愈 弗夫 吾 二、文学知识。 韩非, 著名政治理论家。又称 “ ”。 先秦 韩非子 字词听写 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今天让我们深 入了解内容,一起感受寓言的奇妙世界吧! 第二课时 你能结合课文注释并联系上下文 ,理解课文的意思吗?

4、互动课堂 卖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 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人坚固 穿透锋利、锐利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课后第2题 ) 上文:楚国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人。 下文: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 夸赞,夸耀 一起解句 意。 句意: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楚国人,夸耀 他的盾牌说:“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刺不 进。”又夸耀他的长矛说:“我的长矛锋利得什 么东西都能刺进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 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 弗能应也。 有人用怎么样

5、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课后第2题 ) 上文:有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 怎么样呢?” 不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 有类似的事情吗? (课后第3题) 因为楚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 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 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他若回答矛能刺穿 盾,则与盾“物莫能陷也” 相矛盾;他若回 答矛不能刺穿盾,则与矛“于物无不陷也” 相矛盾。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如: 有一则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 xxx”, 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有人在墙上写着:“不准乱涂乱画”,可他自 己就在墙上乱画了,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班长

6、说,丁丁同学在课堂上说话,丁丁说:“我 没有说话,我只是小声地说话。” 他的话自相矛 盾。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立。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课后第2题 ) 上文:穿不透的盾牌和什么都能穿透的长矛。 存在 陷:穿透。 一起解句 意。 句意:有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 会怎么样呢?”那个人答不上来了。穿不透的盾 牌和什么都能穿透的长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 ! (课后第4题) 楚国有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 的盾牌非常

7、坚固,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 非常锋利,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 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 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 盾都能穿破的矛,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 起。 分小组讨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 过程是怎样的?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 也。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 也。 夸大到 绝对化 夸大到 绝对化 自相矛盾 以子之矛,陷子 之盾,何如? 自相矛盾 哑口无言 瞠目结舌 无地自容 面红耳赤 无言以对 洋相百出 呆若木鸡 目瞪口呆 词语积累 你想到了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 词语积累(有“自”字的成语) 自给自足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相残杀

8、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 本文通过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 ,告诉我们 _ _。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 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_故事,课文主 要讲了一个卖_的人,夸赞_ ,他说的话_。这 个故事告诉我们 _ _。 寓言 矛和盾自己的矛和盾 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 对牛弹琴对牛弹琴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寓言呢? 望望 梅梅 止止 渴渴 掩掩 耳耳 盗盗 铃铃 叶叶 公公 好好 龙龙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

9、的意思 课堂演练 1.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他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 么都能戳破。”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 矛,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二、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 有什么 作用? 这一句是议论,揭 示课文寓意,点明楚国 人自夸海口将自己陷入 自相矛盾、尴尬的境 地。 议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三、展开充分的想象,续写自相矛盾。 用下面的开头: 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 对家里人说 1.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和引 号。 2.把句子写通顺,注意语言 的生动。 “部编本

10、”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 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 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 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 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 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

11、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 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国家意识。 、目标意识。 、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读书意识。 、主体意识。 、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下课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