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 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19423905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1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 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 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 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 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 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 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 编制说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 第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部分:海洋化学调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二一九年九月 目目 录录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 5 四、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和预期的 经济效果 . 5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 水平的对比情况 . 8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 9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 9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

2、议 . 9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 9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 10 十、其他要说明的事项 . 10 1 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技术规程 第第 2 部分:海洋化学调查部分:海洋化学调查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一、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国际海底区域面积 2.517 亿 km2,占地球表面积的 49%,蕴藏多 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稀土等多种资源,储备量远超 过陆地总和,我国在这一战略新疆域有着现实和潜在的重大国家利 益,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国际海底区域正在被快速瓜分,至 2019 年, 国际海底管理局同世界各个

3、承包者签订了 18 份多金属结核合同、 7 份多金属硫化物合同、5 份钴结壳合同。我国作为区域内资源开发 的先驱国之一, 目前在国际海底区域同时拥有三种资源共计 5 个专属 勘探区,这在世界上是第一个。我国作为承包者不仅要履行资源勘探 工作,而且有义务收集海洋环境基础数据,建立环境基线,并且需要 每年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报告环境调查结果。 在当前深海环境保护日益 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前提下, 我国需进一步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的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履行我国作为担保国的义务。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国际海底区域定义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这不仅是指全球范围共享区域内资源开发所获得的利益, 同时也要为 当

4、代和后代保护和保全这些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各国在缔 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都意识到人类进行深海活动可能带来的 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 2 立的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对上述资源行使管辖权。 海管局的职 责是依据公约以公平公正的经济考量开发区域内的矿产资源,保 护海洋环境免受资源开发所产生的“有害影响” ,促进海洋研究以及 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能力建设。为此,国际海底管理局分别于 2000 年、 2010 年和 2012 年先后通过了 “区域”内多金属结核探矿和勘探规 章 、 “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探矿和勘探规章 、 “区域”内富钴铁 锰结壳探矿和勘探规章

5、 ,以规范和约束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 发活动。2013 年国际海底管理局通过了指导承包者评估“区域” 内海洋矿物勘探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建议 , 并在 2019 年的 第 25 届会议上对此进行了修订(ISBA/25/LTC/6) ,将成为海管局正 在起草的开发规章的附件, 以指导评估区域内资源勘查和开发活动所 造成的潜在环境影响。上述指南要求承包者、担保国和其他有关国家 或实体应同管理局合作, 制定并实施监测和评价深海底采矿对海洋环 境的影响的方案,对区域内的环境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未就调 查项目具体的技术规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导致各国提交到海管局的数 据在质量和一致性上存在显

6、著的差异。 2016 年 5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 源勘探开发法为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 源勘探、开发活动提供了行为准则,包含了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 评估、环境监测、应急计划、监督检查和报告制度等条款规定。 国 家深海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十三五”规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蛟龙探海”工程任务提出深海环境监测保护计 3 划,对环境调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为了全面贯彻深海法 ,切实履行承包者的环境义务,并遵守 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有关规章和指南要求,急需制订国际海底区域环 境调查技术规程 ,使我国大洋环境调查技术与方法

7、与国际接轨,为 忠实履行国际义务提供技术保障。 二、工作简况 2.1 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标准负责起草和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 海洋资源能源调查评估及海 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研究 ,计划项目编号为 2017YFF0206900。 标准负责起草的单位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2.2 主要工作过程 我国是国际上较早开展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的国家之一, 早在 上世纪 90 年就作为先驱投资国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了太平洋海区 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我国在进行资源勘探的同时,也同步开展了 环境调查,为了保障环境调查的质量,我国在 1997 年和 1998 年由原 中国大洋

8、矿产资源开发协会办公室分别颁布了 大洋环境基线调查技 术规程外业和内业试行稿,对保障我国大洋环境调查的质量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标准是在我国大洋 30 多年来调查实践的基础 上进行总结而来的。在 2017 年 3 月正式获得项目资助后,该标准的 编制工作步入了快速道,目前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该标准 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具体承担,主要的工作过程如下: 4 2017 年 4-12:方案编制阶段,成立标准起草组,开始标准的资 料收集、调研,制定标准实施方案。 2017 年 12 月 4-5 日参加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 海洋标准编写培训班。 2018 年 1-6 月:

9、标准起草阶段,根据实施方案,参照其他相关标 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等相关要求起草标 准,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2018 年 3 月 16 日在杭州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编制方案和讨论稿 进行了讨论,根据专家建议对标准的讨论稿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7 月, 针对专家意见, 修改完成标准草稿。 2.3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该规范的负责单位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其成员及分工 如表 1 所示。 表 1 规范起草组成员及分工 序号 姓名 专业 工作单位 技术职称 在本项目中的作用 1 倪建宇 海洋化学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 洋研究所 研究员

10、 组织实施、规范编写 2 陈立红 海洋化学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 洋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主要编写人员,资料 收集 3 姚旭莹 分析化学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 洋研究所 高级实验室 主要编写人员,资料 收集、分析测试流程 验证 4 周 鹏 海洋生物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 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主要编写人员,资料 收集 5 刘小涯 分析化学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 洋研究所 高级实验室 主要编写人员,资料 收集、分析测试流程 验证 6 王 嵘 海洋地质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 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主要编写人员,资料 收集 5 三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标准编制

11、原则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与有关文件、规章内容相互协调。标准 的编制工作方法和格式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 和编写 (GB/T1.1-2009)的规定。 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总体指导思想是在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的 基础上,参考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的指导承包者评估“区域”内海 洋矿物勘探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建议中所规定的调查项 目, 充分考虑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中海洋化学的调查特点和国内外 相关调查技术和方法,本着流程清晰、方法简单易操作,同时能体现 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原则进行编制, 使之能够指导国 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中的海洋化学方面

12、的调查工作。 本标准主要内容来自于海上调查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数据资料。 依据历年来大洋现场调查积累的方法、技术和经验,对现有的调查标 准进行梳理,并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建立适合于 开放大洋海洋化学调查作业的技术和方法。 四四、主要试验(或验证)的、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 和预期的经济效果和预期的经济效果 国际海底区域内资源勘探过程中, 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承包者 6 不仅要执行资源调查工作,而且有义务收集海洋环境基线数据,构建 环境基线,为评估调查工作计划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可能影响提供支 撑。为此,作为国际海底区域托管方的国际

13、海底管理局开展了大量的 工作,先后提出了环境数据与资料标准化指南 、 指导承包者评估 “区域” 内海洋矿物勘探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建议 等文件, 对区域内资源勘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提出建议和指南, 明确调查内容 和要求。这些工作主要是为了制定相关的环境调查指南,为不同承包 者和研究者之间的数据交流以及分析流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技 术支撑。 我国在 1997 年和 1998 年由原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协会办 公室分别颁布了大洋环境基线调查技术规程外业和内业试行稿, 对保障我国大洋环境调查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制定 大洋环境基线调查技术规程时,国际海底管理局相关的环境指南 还未

14、颁布,原大洋环境基线调查技术规程中关于海洋化学的部分 不够全面系统,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相关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为 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作为国际海底区域资源与环境调查的 主要承担单位之一, 对国际海底区域内资源与环境调查的相关规范的 制定和应用高度重视,在原有大洋环境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的基础 上,系统总结国际海底区域内多年的航次调查工作经验,系统梳理了 现有的相关国家标准,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的相关要求和指南, 编制了国际海底区域环境调查中关于海洋化学的调查技术规程。 国际海底区域由于远离大陆, 水体中营养元素等化学参数具有表 层含量极低,而中层、底层等水层中含量较高的特点。我们依据历年 7 来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