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423412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赛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案【教材分析】本课选取了两首古诗,都是出自宋朝诗人,写的都是西湖,而且都是六月里的西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字字传神、色彩浓厚,黑与白的翻转,极具动态山水画的视觉享受。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大片的荷花与莲叶的色彩对比中感受到静态美。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为我们呈现了多姿多彩、曼妙多姿的西湖。【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3.能借助于字典或具体语境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诗歌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

2、和艺术美的熏陶。【学习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感受杭州西湖的美,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诗人清新、明快的诗风。【资料链接】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能理解“翻墨、“跳珠”、“忽吹散”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六月西湖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

3、的语言之美。【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自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做到正确、流利。并抄写一遍。 , 。 , 。2查找资料,了解诗人。3多读几遍古诗,将诗句的意思写在语文书上。二、课堂助学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宋朝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课题)(1)师:谁能把题目读好?(注意停顿提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师: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想

4、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兴趣,一起再读课题。2.预习反馈。3.整体感知。 通过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诵读全诗。(2)根据预习说说诗句的意思。(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说说“翻墨、“跳珠”、“忽吹散”等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全班交流。4.合作探究 (一)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为止,你看到了几幅怎样的美丽画面?生交流:“雨前”:看到乌云遮山

5、大雨将至的的翻墨图。引读:这就是“黑云翻墨未遮山”“雨中”:看到了雨珠四溅的跳珠图。引读:这就是“白雨跳珠乱入船”看到了夏日一阵疾风吹散云雨的急风图。引读:这就是“卷地风来忽吹散”“雨后”:看到了雨后西湖如天空般广阔、明净的水天一色图。引读:这就是“望湖楼下水如天”“云、雨、风、水,山、船、地、楼”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诗吧!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创作年代毕竟离我们很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二)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品读

6、、交流:细读1、2句,品味“未遮山”和“乱入船”的意境,抓住两个比喻,既写出天气骤变的紧张气氛,又烘托出诗人饮酒赏雨的喜悦心情。指导朗读,读出云翻雨跳的味道(1)读1、2句(2)引导从“未”字体会由云变雨过程的迅速(3)联系生活,想象体会“乱”字体现的夏雨多而杂乱的特点,思考雨为什么是白色的?细读3、4句(1)读3、4句(2)引导体会“风”的突如其来,把云雨吹散(3)品味雨后天晴,水天一色的意境多么奇特的美景,多么生动的诗句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瞬息万变的天气下西湖奇特的美景)品味“醉”(1)读题目(2)“醉”可以组成什么词?(陶醉、沉醉、酒醉)师:这里的“醉”仅仅指醉酒吗?(生默读,看

7、图,揣摩)(诗人因忽雨忽晴的西湖美景而醉,因大自然的奇特而醉)(3)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此时他会有怎样的感慨?(引导从诗人遭贬的心境到看到忽雨忽晴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感转折人生也是瞬息万变的)相机引导有关诗句、名言警句。小结:今天,我们跟随苏轼来到了西湖,和他一起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三、当堂训练: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 , 。四、巩固练习:暮江吟 (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释】: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瑟瑟:碧绿色。怜:爱。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

8、弓。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间的什么事物?2、诗中哪一句中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画出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请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中的美景写下来。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云 雨 风 水醉山 船 地 楼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 所写,诗人以 和 的颜色描绘了西湖美景。诗中“ ”一词表达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看到西湖美景的

9、惊喜之情。2、本课中的两首诗都描写了 (季节)的西湖美景,请你在写出4个描写这个季节天气或特有景物的词语,写下来。3、将这首诗的意思写在语文书上。二、课堂助学1.导入同学们,小池这首诗你们熟悉吗?谁能充满感情的读一读呢?又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呢?(杨万里)师介绍杨万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万里的另外一首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诗题读着诗题,你知道了哪些内容呢?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2.预习反馈3.整体感知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见到了哪些情景?(1)诵读全诗。(2)根据预习,说说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小组

10、讨论,全班交流。4.合作探究 读完这首诗你有怎样的感受?是从哪些地方,哪些字,哪些词感受到的?(1)重点理解:无穷碧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是啊,湖中啊,满是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绿啊从净慈寺外的西湖开始蔓延了,它蔓延到了苏堤,苏堤春晓对不对?还会蔓延到哪儿呢?同学们说一说,刚才领略的西湖美景还记得吗?还会蔓延到曲院风荷,白堤,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假如我们这个教室就是西湖,我们来放眼望一望,这绿已经是布满了湖面了,而且还在不断的蔓延着,一直蔓延到天的尽头。这就是,是诗中的

11、哪一句啊?谁能把我们刚才想象到的美景读出来?指名读。(2)重点理解:别样红刚才也有同学说到了从“映日荷花别样红”也读到了美,那么请同学来说一说哪个词让你感觉到了特别的美。(指名回答)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是啊 这就是美丽的荷花,别样红的?(荷花)谁能告诉老师荷花为什么别样红啊,红的那么特别,红的那么非同一般呢?(映日)我们来看一下图片,映照着朝阳的荷花。(课件出示)你们觉得特别特别的美,是吗?那么这是映日的荷花,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用朗读将这种感情读出来。(3)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

12、是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三、当堂训练1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无穷碧, 别样红。这里的“无穷碧”指 ,“别样红”指 。四、巩固练习。1.按要求写诗句。(1)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各一句。春:夏:秋:冬:(2)含有送别意思的诗句2.拓展阅读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

13、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莲叶 无穷碧荷花 别样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