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10553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人中学2018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周时,一般人见面以推手为礼,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人;位置适中则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说明西周时期A. “礼”贯穿人们生活方方面面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 分封制和礼乐制互为表里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见面礼节,以见面时“推手”的位置判断见面双方的血缘亲疏,B正确

2、。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C错误;血缘亲疏决定见面礼节,而非见面礼节决定血缘亲疏,故D错误。2.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 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B. 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D. 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刘贺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可以

3、看出霍光代表的官僚集团对皇权的一种制约,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不能通过这样一件历史事件得出整个西汉君主专制制度的情况;B选项错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D选项错误,本题没有涉及诸侯的问题,霍光等人代表的官僚集团。点睛:解答本题的重点是要明确霍光等人和刘贺所代表的势力范围。刘贺代表的是皇权,霍光等人作为辅政大臣代表的是官僚集团,因此本题反映的内容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皇权与官僚集团之间的权力制约问题,本题的答案便很容易选择了。3.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 提高行政效率B. 减轻人民负

4、担C. 分割宰相权力D. 防止吏治腐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继任者不得重居之”可以推知是为防止官吏腐败而规定的,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政治制度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A. 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 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答案】D【

5、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主要信息是:从汉至清,中央过于集权导致地方政治一天不如一天。A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央集权过度强化的弊端,B错;C项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材料表述的现象是中央过于集权的结果,那就说明要使地方政治健康发展,应当适当地方分权。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5.在整体地理环境内,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 有利于希腊发展工商业B.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 有利于希腊民

6、主传统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古希腊多山近海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故选D;ABC均不符合“最大影响”的限定,排除。6.法学家博登海默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且永恒的。罗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说明自然法A. 影响全世界法律的制定B. 体现的精神具有普适

7、性C. 蕴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D. 立法技术较高难以超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且永恒的”、“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可以知道罗马的自然法中蕴含的自然、公平、正义和理性的法理精神是永恒不变的,具有普适性,故B正确;A项夸大了自然法的影响,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应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7.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A. 确立的民

8、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B. 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C. 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地位D. 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答案】A【解析】题干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有最高立法权,但因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议会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其作用,故A项正确;B项“影响不大”说法错误;C项“巩固”说法错误;D项“没有改变”说法错误。点睛:对材料“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最髙法院机构由参议院提名及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这样

9、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B. 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C. 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D. 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中对联邦参议员、总统、最髙法院机构的选举的规定是为了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维护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信息,而是强调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排除A。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强调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排除B。D项只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材料不仅强调联邦政府,还包括议员选举、法院等内容,排除。9.18世纪末,科学中心由英国转移到了法国。法国当局任命一大批科学家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

10、员,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还对皇家科学机构如巴黎科学院进行改造,使之从宫廷走向社会,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这表明,法国成为科学中心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制度的变化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C. 工业化的实现D.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材料中的革命政府是指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故选A。B、C、D三项均发生在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10.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

11、,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A. “天朝上国”思想依然浓厚B. 进入与西方平等交往时期C. 国人对中西新关系没有异议D. 洋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材料“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A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11.“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

12、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材料评价的是A. 反割台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戊戌变法运动【答案】B【解析】天平天国运动遭到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绞杀,导致失败,故正确;反割台斗争清政府没有镇压,故错误;义和团清政府是支持,故错误;戊戌变法运动不涉及外国资本主义,故错误。12.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 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 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13、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丰岛海战发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7 月 25日)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袭击中国海军舰船的一次海战,这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也是甲午战争第一战。济远航海日志较为接近的阐述当时的历史真相。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为日方违背史实所篡改的官方著作,意图抹杀战争罪行。根据题意,D项正确。A项,材料属于对历史史实的叙述,并非解释,故排除。B项说法错误,历史真相不因时代远近而改变,故排除。C项,

14、历史文献并非第一手历史资料,无法直接还原当时历史真相,故排除。13.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 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D.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说明辛亥革命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史实

15、,材料也不是从此角度论述的,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未论述,排除。14.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A. 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B. 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C. 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D. 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可知上述电文反对外国列强势力,维护国家主权。而A、C是反映的国内的事情,与题意不符;再结合吴佩孚的身份,与D项所反映的时期不符正确答案为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5.“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