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410199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古文二则 答谢中书书 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 景物,曾经引起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 ,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 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 陶弘景写的一封书信答谢中书书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 ,字通明,丹阳秣陵(今 江苏南京)人。南朝齐、 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 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 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 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 宰相”。 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 封谈山水的信。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徵 ,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 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本文是作者给谢 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

2、写景的 名篇。 词语解释 1.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 实是欲界之仙都 6.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季节) (消散)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人间的仙境)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课文翻译(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课

3、文翻译(二)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品味探究 1.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 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 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 之感。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品味探究 2. 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

4、”,再俯视“清流见底 ” ,又平看“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最后 又 按时间分“晓”“夕”来写,一句一景,次序井 然。 同时注意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 静的结合。 记承天寺夜游 这轮明月 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 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 也曾打湿了乡书的 封面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 是北宋豪放词派代表, 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课文。 2. 会翻译课文。 3. 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一、朗读课文。 二、翻译课文。 三、解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5、/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朗读课文。 二、翻译课文。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 删(删除) 补(增补) 换(替换) 调(调整语序) (一):解释下列红色字词的含义 (1) 欣然起行: (2) 念无与为乐者: (3) 月色入户: (4) 遂至承天寺: (5) 怀民亦未寝: (6) 积水空明: (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高兴的样子 想 门 于是、就 睡 清澈透明 只 罢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念无与为乐者。 2. 庭下如积水空明。 3.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6、耳。 想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 庭院中好像积水清澈透明。 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二、翻译课文。 三、解读课文。 (1)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庭院中的景 色,再用心品味这个写景句的精妙。 (2)这篇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 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作者为什么要 夜游承天寺?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心 态? 1.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庭院中的景 色,再用心品味这个写景句的精妙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

7、柏影也。 比喻生动形象。将洒在庭院中皎洁的月 光比喻成清澈的水,形象逼真;把月 光下婆娑摇动的朦胧影子比喻成水中 飘摇不定的水草,而且寓静于动,想 象新奇绝妙。 意境空明清幽。皎洁的月辉,寂寥的庭 院,构成一幅幽静澄清的画面,创造 出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 2. 这篇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反 映了他当时的心态。作者为什么要夜游 承天寺?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心态?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作者与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作者与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 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 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 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 山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山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 郁闷心情。郁闷心情。 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 和议论,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 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 境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