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 教案 (1)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407735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 教案 (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 教案 (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 教案 (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 教案 (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赛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 教案 (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赛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 教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3 教案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3 生活中的新发现习作要求:1、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3、按照作文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习作重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新发现习作难点:把发现的过程写具体。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写清有什么新的发现。习作准备:平时要处处留心,注意观察周围的小动物的活动、植物的变化等。利用观察的机会,小组合作完成下面一张观察表我的新发现我的解决办法习作时间:两课时习作过程: 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故

2、事吗?(故事导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有一夜,牛顿坐在乡间的一棵苹果树下沉思。忽然一个苹果掉落到地上。为什么苹果不往旁边或往上运动,而总是向下落呢? 牛顿思索着。于是他发现所有的东西一旦失去支撑必然会往下坠下。无疑地,这是地球向下拉着它,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万有引力。伟大的牛顿,以敏锐的眼光,从人们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科学的真理之光。2、世界上的发明有千千万,有哪一项不是从“发现”开始的呢? 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从洗澡盆中发现了浮力,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许多发现。二、

3、开拓思路,选好题材1、阅读第一部分。(出示)谁来读读看(指名读)看来,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发现?又是从哪里得到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呢?2、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可以把发现的有趣的、奇怪的等等现象,和同学交流,填写在你们小组的表上,有能力的还可以写下你的解决办法。(分组交流所得。交流课外完成的表,启发自己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3、能有新发现,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项本领?赶快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吧!比一比:谁的发现最有趣、谁的发现最独特、最有益!(小组推荐在班上介绍)4、(选择一些学生的有意思发现出示)老师这里,摘录了一些同学们的发现,一起来看

4、看。真是些有意思的发现。5、(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看,这些新发现可以是关于自然现象的,也可以是来自生活的。三、学习例文,迁移写法1、那么我们怎么具体记录下你的发现呢,我们来看严晓敏的新发现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 ,轻读例文,想想:奶奶要“我”做什么事?为什么开始挑捡豆子约半小时,还有一大堆?后来不到20分钟,“我”就巧妙地分开了?想想文中有些什么描写(具体的事情、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2、引导归纳写法怎样把你的发现写好呢,文中的小作者是这样归纳的:(出示)谁来读一读,(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步一步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做、怎么想?特别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写,这样才真实可信,让

5、人乐意看。)还有谁愿意读?四、明确要求,练习写作1、刚才我们归纳了写作的方法,就是只要把你发现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你的文章就具体了。2、具体指导。A、明明是个有心的孩子,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 讲述:雨后,明明路过一个池塘,立刻被吸引了(出示:雨过天晴,荷花亭亭玉立。)图上的荷花好美啊,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吗?可以选其中一朵说说,只说一句话,也可以多说几个。( 出示:雨过天晴,-。只见荷花有的-,有的-,有的-。真是千姿百态啊!)谁有本领连成一段话说?B、荷叶呢,挨挨挤挤的,真像一个个大玉盘。咦,快看那儿,(出示特写,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多有意思啊,谁来描

6、述一下水珠?(小水珠像-,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有的像(在荷叶上滑冰),有的像(在赛跑,扑通一声勇敢地跳进池塘),有的像(几个好朋友拥抱在一起成了一颗大水珠)C、看着看着,明明产生了疑问,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和别的打湿的物品比较)(文字 咦,真奇怪,所有荷叶的叶面上都是一粒粒的小“珍珠”,怎么没有湿漉漉地连成一片呢?)D、明明百思不得其解,想想,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呢?(根据学生回答录入文字:找大人问,向老师请教,查阅电脑,翻阅百科全书)E、是的,同学们想的办法真不少。你知道答案吗?(指名)看,终于找到答案了。(出示:翻阅书上:荷叶表面有一层腊面,附着着许多茸毛,当水滴到上面时,

7、铺不开,渗不进,只能变成水珠滚动。)F、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如果你是明明,这时的心情会怎样,是怎样想的呢?(指名说说)(心中的疑团终于解开了,明明好高兴啊!没想到单单这么一片荷叶,就有这么多的知识蕴含其中,看来以后我要多看书,成为比“百事通”学问更多的“万事通”噢!)3、同学们,只要我们把刚才说的,看的连起来,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哦。让我们一起听听明明写的新发现吧。(录音范文)4、如果让你也来写一篇发现的文章,你选择写什么,想怎么写呢?(指名23人)五、练习写作1、下面打开你们的草稿本,把你的发现写出来。你可以就写刚才我们讨论的荷叶不湿水的话题,也可以写课前你观察到的新发现。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

8、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找到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写清楚。(出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拟定题目。2、学生习作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修改提高1典型引路,提高认识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说:文童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好文章。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例子,根据修改提示,在原文上试着改一改。2修改习作,提高水平你把自己发现的过程写真实、写具体了吗?可以找自己认为描写不够细致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让他提提意见,然后再共同修改。你会发现,修改,让你的习作更加精彩!(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这一点作为评价这次习作的重要标准,引导学生自我

9、修改,生生互改,并辅以教师评改。通过自评自改,互动互励,让学生在修改习作的实践中完成自己高质量的作文,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二、鉴赏习作,体验成功修改后,请出写得较好的同学读读习作,同学们聆听、欣赏。看看有什么值得学习,自己还有什么不足。(成功的体验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写作实践的热情)三、作文誊写范文:荷叶不湿的秘密雨过天晴,我路过南公园旁的荷塘,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只见满池的荷花像一位位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有的荷花完全舒展开自己,笑得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水中的倒影;有的荷花刚刚打开一点点,好像有点害羞似的躲在荷叶的后面。荷叶挨挨挤挤的

10、,犹如一把把圆伞,又似一个个玉盘。咦,快看!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水珠有的像在荷叶上溜冰;有的像在叶面赛跑,“扑通”一声勇敢地跳进池塘;有的像两个好朋友,一见面就拥抱在一起,立刻变成了一颗大水珠看着看着,我产生了疑问:真奇怪,刚刚下过雨,怎么所有荷叶的叶面上都是一粒粒的小“珍珠”,没有湿漉漉地连成一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去问爸爸。爸爸可是个“百事通”,听了我的提问,就对我说:“你想想看,如果在一张腊纸的腊面上倒水,蜡纸会湿吗?”“当然不会啊,可蜡纸和荷叶又有什么关系呢?”爸爸笑了笑,没有回答我,而是鼓励我自己去找答案。我找到百科全书之植物知识认真看了起来,原来荷叶表面有一层腊面,附着许多茸毛,当水滴到上面时,铺不开,渗不进,只能变成水珠滚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