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9404976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赏古诗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赏析】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词人借墙里佳人、墙外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对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词的上阕结

2、尾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表现得颇为乐观,反映出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欢笑,行人多情,结果是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

3、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运用角度“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直面困难”“宽容与大度”“心态与人生”“乐观与豁达”等。肩膀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在这个有

4、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5、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冈,他挽弓射箭,呼啸声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他的裣衽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起!他泼墨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

6、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心。他满腔的报效祖国的热血被群小破坏殆尽,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他却执着地挂念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朝廷待他不好,但他却从来不压迫百姓,他把民生扛在肩膀上,兴修水利,缓解灾役,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勾心斗角的邪气,将社稷与百姓放在比得失宠辱还重要的位置。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用他的肩膀担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志。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民计民生的大任。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肩膀的人只有苏轼一个。陶渊明只愿躲进精

7、神的桃花源,却把一片污浊留给世间,自己独享清闲;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慨叹的确沉重,但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为民造福的重任;陆游和辛弃疾却把挫折放在第一位,不免惆怅满怀,壮志未酬鬓发先白,给人的感觉是肩膀弱不禁风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膀,上关百姓国家,下系骨肉情怀。仰望苏轼的肩膀,那是一座山(选自高考满分作文)【佳作赏析】文章侧重引用苏轼的几首词,表现苏轼的三个不同时期肩负的不同使命,同时文章又能将苏轼与众多的历史名人进行横向对比,突出苏轼的肩膀厚实、宽大,能够承担个人和历史的大任。【写作借鉴】1学排比采用排比句的方式开篇,一方面增强了气势,更有力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另一方面,突显了苏轼的“至情”“真

8、我”“挚意”等特点。2学引用引用苏轼的词句,一则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二则使苏轼的肩膀更具真实感人的力量。3学对比把苏轼与陶渊明、杜甫、辛弃疾等人进行对比,凸显苏轼肩膀的宽大、厚实、不可逾越,有情有义,有忠有信,有仁有爱。4学结构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三个并列式分论点的方式“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来进行论证。这种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考点点击】苏轼的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中,“晴”与“情”同音,“晴”暗指“情”,一语双关,表达得含蓄而又巧妙,拓展了诗歌的表达空间,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技法点拨】赏析诗歌的情感原则: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任意拔高,在读

9、懂诗歌的基础上,先对全诗的主旨、情感、基调大致把握,然后再展开分析。分析时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1善于使用五个“抓手”(1)挑字析。古诗写作重炼字,以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样的字,有时表现在高度凝练的情感词语上,这叫“情字”。分析某句、某联或全篇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这样的“情字”挑出来分析。有时,“情字”并不是那么显豁,而在藏在某些富有表现力的实字或虚字中。“挑字析”主要用于对某句、某联较小范围的分析中。(2)抄句析。直接引用诗歌中的某句诗,点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这叫“抄句析”。这种“抓手”分析运用较普遍,多用于对某联、某片或全篇的情感分析中。运用

10、“抄句析”,不一定要引用完整的诗句,可以根据表达需要精简诗句,以更好地突出其中的思想感情。(3)逐联(片)析。“逐联(片)析”就是对律诗和有上、下片的词采取逐联逐片的分析,得出该诗歌的思想感情。此法主要运用于对诗歌全篇的思想感情分析题中。有时对诗歌全篇感情变化的分析也用此法。(4)捕象析。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古诗中的形象,尤其是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物。从形象,尤其从典型意象切入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这叫“捕象析”。此法多用于咏物诗或写人诗的情感分析题中。(5)描图析。“描图析”即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与联想,描摹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从而达到分析思想感情的目的。此法多用于对写景句或富有意境的画

11、面的情感分析题中。2灵活运用答题规范情感分析题答题格式有两种,一种是“先总后分”式,先总体概括出情感,再分层具体指出情感出处;另一种是“先分后总”式,先对某句(联、片)分析,后总结出情感内涵。前者多用于整体情感分析,后者多用于局部情感分析。【典题共享】(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_解析:

12、作答此题,需要结合颈联中两个具体场景,联系全诗分析其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颈联的两个场景,一是雨中垂钓引发乡思,一是秋夜中风吹木叶声阵阵传来,这两个场景将诗人孤高耿介的情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直观感受;结构上,诗人在直抒胸臆中穿插场景描写,可以使诗歌的节奏得以舒缓,使诗歌显得委婉从容。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一、语言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 酹

13、: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解析: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答案: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 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答案:C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句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解析: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答案:A4仿照画线句,仿写一个句子。任何一个词人的写作风格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曾经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14、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也会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柔情;_,_。答案:示例:即使曾经低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永也会有“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侠骨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开发海洋油气资源,首先要寻找何处有油,_,而物探船就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锋。它使用的方法,就是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因为石油聚集在储油构造里,而储油构造深埋在地层深处,看不见,摸不着,_。20世纪80年代,我国相继建造改装过4缆和6缆的物探船,不过这些都只是二维物探船。随着油气开发向深海迈进,海上物探

15、装备需要向高端方向发展,_,国家需要研制新一代的三维物探船。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处,根据“首先要寻找何处有油”及“而物探船就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锋”,可以推知处应填“为此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处,根据“它使用的方法而储油构造深埋在地层深处,看不见,摸不着”及横线后面的例子可知,处应该填“所以只有通过物探方法才能找到”。处,根据“海上物探装备需要向高端方向发展”及“国家需要研制新一代的三维物探船”,可知处应填“落后的二维物探船将被淘汰”。答案:(示例)为此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所以只有通过“物探”方法才能找到落后的二维物探船将被淘汰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