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方案_主题3_物质的化学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19404058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9.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_主题3_物质的化学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_主题3_物质的化学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_主题3_物质的化学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_主题3_物质的化学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_主题3_物质的化学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_主题3_物质的化学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方案_主题3_物质的化学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第14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第15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题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中考化学总复习,主题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第13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第1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其他物质,其他物质,第13课时 考点聚焦,注意 不能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第1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化学,第13课时

2、考点聚焦,考点3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一,两种或两 种以上,单质,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第13课时 考点聚焦,CO2,2,2H2O2,CuH2O,NaClH2O,第1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4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氧,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一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命题角度:从具体物质发生的变化过程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1 2012黄石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加热使石蜡熔化 B用木材制家具 C用粮食酿酒 D用玉石雕刻印章,C,第13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石蜡熔化仅仅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用木材制家具和用玉石雕刻印章都仅仅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它们都没有产生其他物质,

3、只有在用粮食酿酒的过程中产生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第13课时 归类示例,方法点拨 是否产生其他物质,这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唯一根据,解题时要避免被题中描述的一些现象所迷惑,注意对变化本质的分析。,B,第13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胆矾研碎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哈气”冷凝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胶塞被冲开是由于瓶内气压过大形成,它们均没有产生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只有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二氧化硫产生。,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二 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命题角度:根据对物质性质的描述,区分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例2 2012盐城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

4、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D,解析 密度和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耐磨损说明其硬度大,也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选D。,第13课时 归类示例,D,解析 气体的气味属于物理性质,而使石灰水变浑浊、使石蕊溶液变红、形成酸雨的过程中均会产生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因此所描述的均属于化学性质。,第13课时 归类示例,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三 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命题角度:从物质的用途中考查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例3 2012广东 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5、( ) A煤油作燃料 B石墨作铅笔芯 C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A,解析 煤油作燃料是利用煤油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第13课时 归类示例,变式题 2011兰州 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用金属铜制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解析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用金属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金属铜的导电性;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雨滴降落。在这些性质的利用过程中均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均属于物理性质,只有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这一化学性质。,第13课

6、时 归类示例,方法点拨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关系非常密切。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用途来判断物质的性质时,关键是看用途中是否含有化学变化,不含化学变化,即利用的是物理性质,含化学变化,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四 由反应类型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命题角度:根据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第13课时 归类示例,化合物,非金属(),非金属(),第13课时 归类示例,第13课时 归类示例,第13课时 归类示例,方法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换单”,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双交换,价

7、不变”。,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所选反应要满足两点:一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二是反应后可使装置内气压增大。结合我们所学知识,有如下两个反应可满足其要求:一是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增大;二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五 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类型,命题角度:从微观粒子在变化前后的结构、数目、种类等的改变判断反应类型。,B,第13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由图形可以看出,B选项反应前是一种物质的原子和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反应后只生成了一种物质的分子,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第13课时 归类示例,方法点拨 解答此

8、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能看懂图示的含义,分析图示中所发生的变化,找到变化的本质特征,然后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比对,作出正确的判断。,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六 由表格数据判断反应类型,命题角度:从表格中数据信息判断反应类型。,A,第13课时 归类示例,方法点拨 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是守恒的,某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则是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增加则是生成物。,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甲在反应后质量增加,乙、丙、丁的质量在反应后都减少,因此,甲是生成物,乙、丙、丁是反应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第13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七 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命题角度:从反应过程中氧的得失情况判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9、,C,解析 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到0价,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第13课时 归类示例,方法点拨 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关键是看反应前后有无得失氧元素或有无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有,则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解析 在反应式2Na2H2O=2NaOHH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氢元素由1价降低至0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第14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第14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第14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总和。 2解释: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

10、加反应的各物质的_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此在反应的前后,原子的_没有改变,原子的_没有增减,原子的_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保持不变。,拓展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质量,质量,原子,种类,数目,质量,第14课时 考点聚焦,3应用:(1)解释有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现象。 (2)确定某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3)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4)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注意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体积不一定不变; 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

1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第14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_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书写 (1)原则:必须以_为依据,绝不能凭空臆造; 遵守_,即化学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要相等。 (2)步骤:“写、配、等、注”。即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中间用等号连接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化学式,客观事实,质量守恒定律,第14课时 考点聚焦,3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各物质粒子之间的数目比。 4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即将反应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使其数目相等。适用于较为

12、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观察法:一般适用于含有原子团的反应。若反应前后原子团没有发生变化,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配平。如:,第14课时 考点聚焦,第14课时 考点聚焦,第14课时 考点聚焦,第14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能力。,例1 2012衢州 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1) 实验一:把蜡烛放在电子秤上,记录数据后将其点燃(如图141),几分钟后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小了。 (2) 实验二:将图141所示的装置罩在蜡烛上方,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如图141),与实验一燃烧相同的时间,发现电

13、子秤的示数变大了。,第14课时 归类示例,密闭,第14课时 归类示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一: m(蜡烛)m(氧气)m(剩余蜡烛)m(二氧化碳和水) m(蜡烛)m(剩余蜡烛) 电子秤第一次是测蜡烛的质量,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第二次测得的是剩余蜡烛的质量,所以电子秤的示数变小。 实验二: m(蜡烛)m(氧气)m(装置)m(剩余蜡烛)m(二氧化碳和水)m(装置) m(蜡烛)m(装置)m(剩余蜡烛)m(二氧化碳和水)m(装置) 电子秤第一次是测蜡烛和装置的质量,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被碱石灰吸收,第二次称得的是剩余的蜡烛、装置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之和,所以电子秤示数变大,第14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参加,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图中,由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都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电子秤示数变小。图中,由于有氧气不断参与进来,所以电子秤示数变大。因此,当一个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时,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必须是密闭的。,第1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