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03675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2分,共64分)1.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 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 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它反映了那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受禾”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在当时的卜辞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受禾”的内容,说明了此时的农业生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故选A。祭祀主要针对的是先祖或者神灵,排除B。巫

2、师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古代农业经济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以家庭为单位B. 男耕女织C. 精耕细作D. 自给自足【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等信息可知,这些配套措施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内容,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内容,B、D错误。3.中国瓷器名扬

3、海内外,在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 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 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 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D. 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欧洲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显然这是欧洲市场的需要,这种需要推动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和转变,A正确;官窑产品仍然是仅供官府和贵族使用,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这些产品都在官窑制作,更不能体现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C错误;欧洲普遍采用

4、中国的制瓷技艺说法绝对,D错误。4.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A. 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B.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 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必读书目D. 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明朝后期出现了许多反映商路和商业信息的书籍,由此可以得出这是商品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经济分发展促使了新的知识的出现,所以A正确,印刷术的出现不能起到推动商业发展的作用,材料没有涉及到科举内容,材料所述书籍的编写者也并非都是商人,所以B、C、D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经

5、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商业明清商业发展的影响5.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答案】B【解析】“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体现的是重商主义,而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因此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故B项正确,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农耕经济,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6、“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重商主义,由此判定答案。6.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中国传统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D. 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众多机户大量使用机纱生产使其加深了对西方机器生产的了解,促

7、使更多像大生纱厂一样的近代民族工业诞生,A项正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能充分说明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排除B。依据所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排除C。由题干信息“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得知,洋纱大量涌入并未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7.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 在一定

8、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C正确;据材料“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信息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西学的传播,B错误;据材料“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可知,是强调其客观作用,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9、是其主观行为,不是客观作用,C错误。【点睛】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2)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3)、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8.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于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A. 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

10、资本B. 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D. 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可知,“买办”既服务于洋行,又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体现出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排除A;根据“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可知,买办资本属于近代民族资本,B错误;材料反映“买办”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并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买办

11、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9.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洋务运动的诱导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的诱导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A项错误。中国产业“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B项正确。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出现在民国时期,故C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这

12、不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主阶段”的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点睛: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清政府为偿还赔款,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10.下面是19201949年中国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 生产技术的更新缓慢B. 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C. 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D. 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1920-1948年新式产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二十多年的时间仅上升了不到10%,这反映出我国生产技术的更新缓慢,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自然经济;C选

13、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重,并未体现工业和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D选项错误,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比重变化与半殖民地化程度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11.图为1956年的一副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杜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中心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解析】漫画中一位老奶奶用尺量布做衣服,小孙女在一旁翻看书本陪着老奶奶;两位女勘探队员肩上扛着工作用的长尺和三脚架等工具向这边走来。此画以小孙女的口气,用了这样的副标题:“奶奶的尺量布

14、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奶奶的尺”与“阿姨的尺”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讴歌了新中国女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选B;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的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手工劳动,故A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城市还是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对比,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名师点睛:漫画入题是新课标全国卷2017年开始出现的,今年再次出现,体现了全国卷坚持的创新风格,而且漫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试卷图文并茂,由于浓缩了文字信息所没有的风格,所以对考生解读不

15、同类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准确而快速的解读漫画信息,是值得高三师生备考时努力的地方。这一题也考查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12.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提出,“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就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与这一评论直接相关的是A. 三大改造的结束B. “一五”计划的完成C. 中共八大的召开D. 掀起了“大跃进”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总路线”是指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受此影响,国家掀起了“大跃进”运动,故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结束是1956年,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是1957年,故B项错误;中共八大的召开是1956年,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点睛】1958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概括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确鼓舞中国各族人民的斗志,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但由于忽视了客观规律,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反映出应有的成效。13.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