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22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95892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6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22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临床药理22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临床药理22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临床药理22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临床药理22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22(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一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任何抗菌药物 除口服或局部应用不吸收者外 在体内均有ADME过程 即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A absorptionD distributionM metabolismE excretion 治疗感染时应根据药物吸收程度和速率的不同合理选用 轻 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时宜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 吸收 包括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 一般 血液丰富的组织 肝 肾 肺 中抗菌药物浓度较高 在血供相对较差的部位 脑 骨 前列腺 浓度较低 生理屏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骨组织中以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 磷霉素 注射 和氟喹诺酮的浓度较高 前列腺中以碱性

2、脂溶性药物较易进入 大环内酯类 磺胺类 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 浆膜腔和关节腔 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50 100 易通过胎盘屏障 氨基糖苷类 氯霉素 四环素 磺胺类 分布 原形代谢 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类 大部分 代谢 多经肝内代谢 排泄 大部分经肾排泄 尿药浓度高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 多数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胆汁中药物浓度高的抗菌药物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利福平 四环素 氨苄西林等进行肝肠循环的抗生素 四环素 红霉素 利福平 粪便中排泄多 透析后需要加量的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大部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磺胺药 抗菌药物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药物选择 需根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

3、情况 选用在相应组织或体液中分布良好的抗菌药物 尤其是特殊部位感染 如脑组织 骨 前列腺等 用药途径 口服吸收良好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 中度感染时 不必用注射剂 但处理严重感染时 静脉给药保证疗效 尽量避免局部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易透过血 胎盘屏障 并可能损害胎儿 妊娠期不宜使用 尿路感染的用药 单纯性尿路感染 毒性低 价廉 口服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 较低剂量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与疗效的关系 根据药敏试验中抗菌药对细菌的MIC值结合药物在常用剂量时的血药浓度判断该菌对某抗菌药敏感或耐药 从而指导临床选用合适抗生素 抗菌药的体内杀菌活性 抗菌药物依

4、照药效学特征可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两大类 抗菌药物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分类 T MIC ln Dose Vd MIC T1 2 ln2 100 DI 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效学参数包括 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占给药间期的百分比 T MIC 受此参数制约的抗生素主要是 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 24小时曲线下面积 AUC 与MIC的比率 AUC24h MIC 24hAUIC 其相关抗菌药物是氨基苷类及喹诺酮类等 峰浓度 Peak 与MIC的比率 其相关抗菌药物有四环素 氨基苷类及喹诺酮类 浓度依赖性 即在一定范围内药物浓度愈高 杀菌活性愈强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两性霉素B 甲硝唑等 A氨基苷类

5、抗菌药物其特点是具有首次接触效应 FEE 和较长的抗菌后效应 PAE 这类药物的24hAUIC与疗效的关系非常密切 而临床观察认为Peak MIC的意义更为重要 B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此类药物的24hAUIC是决定药物疗效的最重要的参数 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表明 AUIC 30时 死亡率 50 当此比率 100时 则几乎无死亡 时间依赖性 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活性有关 通常在药物浓度达到对细菌MIC的4 5倍时 杀菌速率达饱和状态 药物浓度继续增高时其杀菌活性和杀菌速率无明显改变 但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的时间长短有关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 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的多数品种 在治疗

6、细菌性感染时 根据体内杀菌活性合理用药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半衰期短者 需多次给药 使给药间隔时间 T MIC的时间延长 达到最佳疗效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增加每次给药剂量 使AUC24 MIC和Cmax MIC达较高水平 易达到最大杀菌作用 几个概念 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 药物可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minimal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 MBC 药物杀死培养基内99 9 的细菌所需的最低浓度 抗菌后效应 post antibioticeffect PAE 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的

7、某种抗菌药后 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 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 常以小时计 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 该现象亦称抗生素后效应 治疗药物检测 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drugmornitoring TDM 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 应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 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 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 对药物治疗的指导 主要是指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因此 又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 clinicalpharmacokineticmornitoring CPM 定义 需要进行TDM的抗菌药物 药物毒性大 其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者 氨基糖苷类 新生儿期使用易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者

8、氯霉素 肾功能减退时易发生毒性反应者 氟胞嘧啶等 某些特殊部位的感染 确定感染部位是否达有效药物浓度 或浓度过高有可能导致毒性反应发生 测试技术和方法必须具有高灵敏性血药浓度测定 必须正确认识其临床意义和价值必须掌握好采药时间目前测定的多是药物总浓度 测定游离药物浓度意义更大有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活性药物的旋光性样本必须及时测定 TDM的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重视和加强病原学检查 应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真得 严格掌握适应症 细菌药敏和联合药敏 熟悉药物的抗菌活性 药代动力学特点 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生理 病理及免疫状态等而合理用药 特殊人群 防止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其他因

9、素与抗菌药的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不宜使用的情况 预防性使用 病毒感染 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 局部应用联合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加强宣传教育 建立相应组织 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其他因素与抗菌药的应用 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时 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且对肾有毒的药物 如两性霉素B 万古霉素及氨基糖苷类等 肝功能减退避免或慎用氯霉素 林可霉素 红霉素 利福平 四环素类等 新生儿禁用氯霉素 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 以免造成灰婴综合征 溶血 核黄疸 儿童应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四环素 氟喹诺酮类 孕妇应禁用四环素类 氯霉素 依托红霉素

10、 氨基糖苷类 氟奎诺酮类 磺胺类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感染药物的四种效应 对敏感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效应对感染患者的毒性效应对感染患者体内非致病菌的抑制或杀灭效应对致病菌和正常共生菌群中耐药菌株的筛选效应 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及其他 内酰胺类 均具有 内酰胺环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由母核6 氨基青霉烷酸 6 APA 和侧链 R CO 组成 头孢霉素类由母核7 氨基头孢烷酸 7 ACA 和侧链 R CO 组成 母核中 内酰胺环是抗菌作用所必需 侧链则决定此类抗生素的抗菌及药理作用的特点 内酰胺类的化学结构与抗菌作用机制 一 化学结构 二 抗菌作用机制 内酰胺类均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 Muco

11、peptide 合成 导致细胞壁缺损而产生杀菌作用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与细菌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结合 进而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 阻断了交叉联接 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 水分不断向高渗的胞浆内渗透 致使细菌膨胀 变形 在自溶酶影响下 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 G 细菌细胞壁粘肽含量高 60 故对 内酰胺类敏感 易被杀死 G 细菌细胞壁粘肽含量少 10 故对 内酰胺类敏感性低 繁殖期细菌需合成大量胞壁粘肽 故对药物敏感性强 人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故 内酰胺类对人和动物毒性低 一 青霉素类 一 青霉素G penicillinG 又称苄青霉素 benzylpenicillin 其侧链为苄基 C

12、H2 常用其钾或钠盐 其效价以单位 u 计算 GK 1mg 1595uGNa 1mg 1667u 青霉素的发展史 AlexanderFleming 1881 1955 1928年发现 1929年在 英国医学杂志 发表 HowardWalterFlorey 1898 1968 FrnstBorisChain 1906 1979 194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被遗忘的发现在二战中拯救了无数生命 三位不同国籍的学者共获1945年诺贝尔奖 抗菌作用 对大多数G 细菌 球 杆菌 和G 球菌有强大杀菌作用 对G 杆菌作用弱 多数细菌对青霉素G不易产生耐药性 金葡菌与青霉素G反复接触后易产生耐药性 金葡菌产生一

13、种 内酰胺酶 青霉素酶 使青霉素的 内酰胺环裂解成青霉噻唑酸 失去抗菌活性 某些G 杆菌也能产生 内酰胺酶 故对青霉素不敏感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少 遇胃酸易分解 肌注吸收迅速而完全 约3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 t1 2约为0 5 1小时 有效血浓度维持4 6小时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脑脊液中浓度低 大部分原形经肾排泄 长效制剂 普鲁卡因青霉素 procainepenicillin 和苄星青霉素 benzathinebenzylpenicillin 应用 用于敏感的G 球菌 G 球菌 G 杆菌和螺旋体感染 主要用于治疗以下感染性疾病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肺炎双球菌感染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14、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草绿色链球菌感染G 杆菌感染淋球菌感染螺旋体感染 不良反应 毒性低 化疗指数大 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发生率约0 7 10 平均5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血清病样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机制 由青霉素本身及其降解产物产生 不同抗原决定簇引起过敏反应防治 预防过敏性休克 询问过敏史 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可预报过敏性休克 型过敏反应 皮试过敏试验阳性率仅为过敏反应者的30 为提高皮试阳性率 国外主张改用青霉噻唑多赖氨酸作为抗原进行皮试 发生过敏性休克可皮下 肌内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或H1受体拮抗剂 其他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症状凝血功能障碍注射局部疼痛 硬结红肿大剂

15、量青G钾盐静注易致高血钾症 二 半合成青霉素 在青霉素G的主核6 APA上 用化学方法接上不同基团 可获许多人工半合成青霉素 1 耐酸青霉素苯氧甲青霉素 Penicillin 耐酸 可口服 抗菌谱同青霉素G 但较弱 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包括苯唑类青霉素 如苯唑西林 oxacillin 双氯西林 dicloxacillin 和乙氧萘青霉素 nafcillin 通过其酰基 R1 的空间位障作用 保护 内酰胺环 耐酶 耐酸 可口服 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2 耐酶青霉素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羟氨苄西林 amoxycillin 青霉素G侧链 R1 苄基上的氢被氨基 NH2 取代 脂溶性增加

16、 药物易于透过G阴性杆菌胞壁外膜的脂多糖和磷脂 发挥杀菌作用 对G 杆菌的作用类似氯霉素及四环素 不如氨基糖苷类 对青霉素敏感菌的作用与青G相似 不耐酶 耐酸 可口服 3 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替卡西林 ticacillin 和呋苄西林 furbenicillin 等 抗菌谱广 对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作用较强 主要用于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不耐酶 耐酸性差 口服不吸收或吸收差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5 主要作用于G 的青霉素类 美西林 mecillinam 匹美西林 pivmecillinam 等 抗菌谱广 对肠杆菌科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G 铜绿假单胞菌和拟杆菌属多无抗菌活性 二 头孢菌素类 在头孢菌素的母核7 ACA的3和7位上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具有抗菌谱广 杀菌力强 对胃酸及 内酰胺酶稳定 毒副反应小等优点 按合成先后及抗菌作用特点以代分类 头孢类的分类及特点 一 抗菌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一代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 对金葡菌产生的 内酰胺酶 青霉素酶 较稳定 但不如二 三代 主要用于耐青金葡菌感染及一些敏感G 菌感染 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