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19395669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书愤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歌主要内容。2、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找出意象,体会意境。3、能结合课本对作者的介绍、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4、找出借景抒情、白描、对比、运用典故的句子,能分析各自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借景抒情、白描、对比的表现手法和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重点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难点)。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回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几乎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临终作诗仍

2、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检查预习情况1、由学生介绍作者: 2、由学生介绍背景:3、抽学生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A、大散( )关 B、伯( )C、塞( )上A散sn(散sn,解散,散心,散会 散sn,散乱,散装,散漫 .);B. 伯b(伯仲 b zhng 伯乐 b l 什伯 sh bi 大伯 d bi );C. 塞s( si塞子 s 堵塞 si边塞)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A、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B、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 C、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可,能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个别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大体感知说出即可。)教师精讲

3、预设: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三)、出示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1、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赏诗方法,回忆、口述出鉴赏一首诗的一般步骤。(释标题看注释解诗句找意象析意境剖手法概主旨)(学生说后教师板书)驱动性问题2、请独立解释标题意思。书:书写;愤:愤懑、悲愤。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驱动性问题 3、先聆听诵读(多媒体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己能有感情的朗读并划出意象。学生齐声朗读后,教师作诵读指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

4、”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感情基调:前四句昂扬的情绪;后四句深沉的忧愤 驱动性问题 4、根据预习的写作背景和课本注释按联解读诗句的主要内容。(8分钟后交流展示) 教师精讲预设: 首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明确: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

5、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颈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自学指导5、请再自读诗歌,找出该诗中的意象,并概括

6、意境特点。(6分钟后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A、物象:塞上长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瓜洲渡、大散关B、该诗通过“塞上长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瓜洲渡”、“大散关”一系列意象组成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意境壮阔悲凉,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教师精讲预设:(1)、意象是一个个物象,而意境则是这些物象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意境是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显现。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

7、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2)、抓住意象,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准确地把握意象的内涵,学会分析意境能有效地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驱动性问题6、请大家根据前面所分

8、析的意境特征,解决下列两个问题后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4分钟后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愤:气愤、郁愤、悲愤、激愤,愤慨。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全诗感情基调:“愤”。)(教师板书破折好前部分, 学生填写破折好后部分。) 书愤之“书” 气愤、郁愤、悲愤、激愤,愤慨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2)、 鉴赏“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精讲预设: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

9、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驱动性问题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他诗句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自由回答) (精讲预设:白描手法 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式,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 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 怀的效果。,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10、沙白鸟飞回。 ) 驱动性问题8、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2分钟后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 (精讲预设: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教师总结: 小结:诗名书愤,四联56字,虽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摧入人五内。全诗以“愤”为基调(主线),不是一怒了之,而是有血有肉,富于变化:前四句重在激愤,后四句偏于悲愤。激愤愈烈,悲愤愈深。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

11、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驱动性问题9、请独立概括这首诗的主旨。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四)、全班同学齐背诵全诗(五)、类比训练读下面律诗,完成诗后问题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运用所学方法

12、独立完成下列练习: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就诗诗内容分析。学生思考回答反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 静谧、幽静等)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的心情.。)教师点拨:一步找意象;二步分析意境及其意境特征;三步据意境特征定情感基调;四步分析归纳诗人情感。)(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学生思考回答反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那声) (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 寂静,) (第二种模式 分析表巧型 。教师点拨:这类题提问方式可变式为: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表巧或艺术手法。(五)巩固训练读下面律诗,完成

13、诗后问题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诗内容分析。(学生按一步解读诗句;二步找意象;三步分析意境及其意境特征;四步据意境特征定情感基调;五步分析归纳诗人情感加以思考答题)学生思考回答反馈(1)、月下,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条孤舟竖着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自己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是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江鸥罢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初步感受到作者孤独

14、、凄凉、感伤的情感。(2)、两组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3):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

15、诗内容分析。学生思考回答反馈采用了近、远景结合写法;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比喻修辞格;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学生可通过以下的几个问题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这首诗的解答。 (1)诗的前四句的角度有何特点? 一、二句为近景,三、四句为远景。 (2)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3)诗的五、六句如何理解?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 (4)诗的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比喻。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