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389497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公众安全感是社会大众基于特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本文将介绍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1)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切实提升我区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排位,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深化平安新北建设,区委政法委于2012年4月17日至2012年5月17日,在常州市、新北区政府网民意调研一栏中同时开展新北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在线调研的基本情况1、调研测评的对象:全区9个乡镇(街道)的不特定居民群众20人:辖区分布为:其中春江镇 25.0% 5人 ,孟河镇 0.0% 0人,新桥镇 10.0% 2人,薛家镇

2、10.0% 2人,罗溪镇 0.0% 0人,西夏墅镇 0.0% 0人,河海街道 20.0% 4人,三井街道 25.0% 5人,龙虎塘街道 10.0% 2人。年龄结构为:18周岁以下 0.0% 0人,19-35周岁 40.0% 8人,36-50周岁 55.0% 11人,51-70周岁 5.0% 1人,71周岁及以上 0.0% 0人。学历结构为:研究生 5.0% 1人,本科、大专及职业高校 45.0% 9人,高中(中专)40.0% 8人,初中及以下 10.0% 2人。职业状况为:工人 40.0% 8人,农民 0.0% 0人,教师 5.0% 1人,医生 0.0% 0人,企业负责人 0.0% 0人,企业

3、管理人员 15.0% 3人,村(居)委干部 5.0% 1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 0.0% 0人,公务员 0.0% 0人, 现役军人 0.0% 0人,个体经商 5.0% 1人,在校学生 0.0% 0人,无业(失业)人员 0.0% 0人,离退休 5.0% 1人,其他 25.0% 5人。2、调研测评的主要内容:调研问卷主要涉及7个群众容易判断的有关对当地治安状况客观评价的问题:(1)您认为在本地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感觉安全么?(2)请问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去年相比怎么样?(3)请问您周边或住地所在小区出现矛盾纠纷能否得到排查调处?(4)请问您周边或住地所在小区出现突出治安问题能否及时得到有

4、效整治?(5)请问在您的居住地是否经常见到民警、保安或其他人员巡逻?(6)请问您或您的家人是否具体参与了平安小区、平安村(社区)及其他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7)您认为当前本地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二、在线调研的主要结果1、您认为在本地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感觉安全么?很安全 15.79% 3人 ,安全 15.79% 3人,基本安全 26.32% 5人,不太安全 31.58% 6人,不安全 10.53% 2人2、请问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去年相比怎么样?有明显好转 5.26% 1人,有好转 31.58% 6人,和以前一样 47.37% 9人,比以前差 10.53% 2人,比以前

5、差很多 5.26% 1人3、请问您周边或住地所在小区出现矛盾纠纷能否得到排查调处?能及时得到调处 11.76% 2人,虽反映了,但得不到有效调处 52.94% 9人,无人处理 11.76% 2人, 不了解 23.53% 4人4、请问您周边或住地所在小区出现突出治安问题能否及时得到有效整治?能及时得到有效整治 17.65% 3人,虽反映了,但得不到有效整治 29.41% 5人,虽然得到整治,但反复性强 29.41% 5人,无人处理 0.0% 0人,不了解 23.53% 4人5、请问在您的居住地是否经常见到民警、保安或其他人员巡逻?经常见到 35.29% 6人,偶尔见到 58.82% 10人,从未

6、见到(含说不清) 5.88% 1人6、请问您或您的家人是否具体参与了平安小区、平安村(社区)及其他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是 17.65% 3人,无 35.29% 6人,不了解 47.06% 8人11、您认为当前本地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效率不高 29.41% 5人,态度生硬 5.88% 1人,执法不严 11.76% 2人,以权谋私 5.88% 1人,耍弄特权 5.88% 1人,刑讯逼供 0.0% 0人,推诿扯皮 5.88% 1人,其他 0.0% 0人,没有什么突出问题 11.76% 2人,不清楚 23.53% 4人三、测评所反映的主要情况1、主要公众安全感指标较省定指标有明显差距。比照

7、省综治委下达的今年的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标93%的要求,差距仍较为明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切实抓好入户宣传、媒体宣传、文艺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知晓率;要进一步加大打防控力度,提升巡防效能和见警率。要进一步提升矛盾化解的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2、平安创建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平安创建宣传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工作,从这次测评可以发现群众对于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和认可度都有待提升,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延伸度需要进一步扩大,需要借助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发动群众参与到各类平安创建活动中去,切实使创建活动实实在在的取得应有的成效。3、打防控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群众对于公安机关

8、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提升治安状况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为此,迫切需要公安机关在做实原有工作举措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工作办法,努力通过科学布建技防设施,配齐配强巡防队伍,充分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等方式在努力提升打防控效能的同时,切实提升见警率。4、政法机关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从测评结果来看,存在于政法机关中的某些执法问题群众在测评中有所反映,需要我们在今后的队伍建设中,更多的关注执法过程中的规范性、细节度和为民惠民的主动性,努力在执法办案中切实与群众的和谐关系。公众安全感调研报告(2)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市20*年社会公众安全感调研由市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牵头组织、XX市社情民意调研中心具体负责

9、调研实施,20*年9月至10月在全市六县(市、区)全面开展。通过对全市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和公众安全的调研了解及真实评价,客观地反映了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现状和变化,进一步揭示在经历大地震之后我市社会公众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隐患以及全市社会综合治理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一、调研内容和样本分布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城乡调研居民对全市社会公众安全的总体评价;客观反映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当前社会治安状况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真实了解群众对创建平安德阳和综合治理宣传工作的知晓度以及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收集整理调研群众对增加社会公众安全感

10、的建议措施。全市共抽取调研样本1240户,比2017年增加调研样本数量240户,调研样本扩大24%。调研样本的结构和分布客观地反映了我市城乡居民总体构成和分布的基本特点。从调研对象的性别看:男性占49.7%、女性占50.3%;从受教育程度看:小学及以下的占11.4%,初中的占35.1%,高中的占28.9%,大专及以上的占24.6%;从被调研人的职业或身份看:干部、职员占12.8%,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占10.2%,个体、私营业主占8.7%,工人、司售人员、服务业人员占12.6%,务工农民占3%,离退休人员占6.6%,无业或失业人员占15.7%,在校学生占1.4%,务农农民占22.3%,其他

11、占6.7%;从样本分布的区域分布看:城市690户,农村550户。其中:XX县280户,XX县100户,XX市、XX市、XX市、XX区各200户(XX区包括旌湖开发区80户),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各20户;从调研对象居住状况看:居住在活动板房或帐篷占21.5%,居住在自有房或出租房占78.5%。本次调研严格按照抽样调研的原理,以城乡住户为单位、确定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的城乡居民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入户调研的方式进行。为真实反映在大地震后城乡居民对全市社会治安状况和公众安全感受和评价,市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和市社情民意调研中心严格按调研方案进行了入户调研、实地复查和问卷电话抽查等各阶段、

12、各环节的工作,保证了本次调研结果客观、可靠。二、群众对当前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状况评价今年我市遭遇了5.12大地震灾害,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组织全国各方力量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家园,一方面抽调大量部队、警察以及其他救援力量进行施救和重建,国家对灾区人民在经济上、精神上和生活信心各方面落实政策、措施进行帮助,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亲临我市重灾县(市)指挥、慰问,对于灾区广大民众凝聚人心、恢复信心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在灾难面前表现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勇气和精神,自发组织了共产党员服务队、群众救援队、民间慰问队、治安巡逻队等各种救援和治安组织;我市各级政府在震后及时落实兑

13、现灾区各项补助政策和重建措施,积极向重灾乡镇(街道)、村(居委)、各救助点派驻大量干部,帮助解决灾区群众困难、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政府继续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充实加强基层治安的力量,加强对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巡逻、严打、专项治理等方面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一)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调研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很好、好和一般的占全部被调研者的比重为94.36%,比去年上升了3.05个百分点,安全感评价满意率继续保持在九成以上。其中:评价很好的占27.26%;评价较好的占46.05%,评价一般的占21.05%。全市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从城乡看:乡村居民的安全感

14、高于城镇。在城镇的居民中安全感评价 很好、较好和一般的占93.62%,比上年提高3.22个百分点;在乡村的居民中感觉很好较好和一般的占95.09%,比上年提高2.89个百分点。 城镇和乡村被调研者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占6.38%和4.91%,城镇居民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比重高出乡村1.47个百分点。尽管我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公众安全感评价总体水平逐年提升,但由于近年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上升,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引发和沉淀一些矛盾和问题,从而影响了城镇居民对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低于乡村。2.从性别看:男性安全感高于女性。性别不同对安全感评价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往往女性的安

15、全意识更强、更关注。在本次的被调研者中,男性安全感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95.94%,女性安全感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92.47%,男性比女性的安全感高3.47个百分点。3.从年龄看:老年组的安全感低于其他年龄组。在各年龄组对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中,5065岁年龄组安全感评价为最低,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仅为88.24%,比全市居民安全感低6.12个百分点;其余18-29岁、30-39岁、40-49岁各年龄组安全感评价分别为97.24%、98.55%、94.39%,50岁以下年龄组对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都在94%以上,表明全市社会治安秩序总体良好。50-65岁年龄组安全感偏低,要求

16、社会更加重视中老年群体公众安全,减轻其心理压力。4.从教育程度看:受教育程度越高安全感越低。小学及以下安全感比重最高,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达99.29%;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群体安全感觉最低,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仅92.46%;受高中教育的群体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93.02%;受初中教育的群体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94.72%。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社会治安环境的关注和对公众安全的要求也越高。5.从被调研者的职业看:务农农民安全感最高。调研结果显示:安全感评价超过94%以上的职业为学生、务农农民、工人、务工农民、无业人员,其中务农农民安全感最高为97.11%;安全感评价92%至94%之间的职业有职员、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