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9386784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届高三上第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新) 2015.5.6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12个重点必背知识:(预测指数,同学们一定要逐题过关)(一)、关于价格相关知识(热点应用:物价、房价)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因素有两个价值(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其它因素有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 2、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影响供给即生产、二影响需求即消费)(1)价格变动对供给(生产)的影响(新修改): 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

2、,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2)价格变动对需求(消费者)的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替品价格变动成正相关变动。3、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3、的提高。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格下降,资源则流出该领域。5、宏观调控价格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国家实行价格管制(如限制药品最高价、保证粮食最低价、实行阶梯水价)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从而提高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二)、关于消费相关知识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消费水平: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正比)。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完善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

4、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此外,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的质量监管,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

5、也不抑制。)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概括为“5R”。 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立自强、个人成就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产的发展:(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

6、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主要表现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答: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

7、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3)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4) 探究案(比一比,争当优胜小组)要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讨论成果。加油,你能行!【合作探究一】1、如何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修改)答: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一方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

8、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个体经济、民营(草根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2、怎样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地位、作用)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民营企业

9、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民营经济在吸收社会资金、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作用4、怎样大力发展非公制经济、民营经济?(或问中小企业)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民营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民营企业要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四)、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答: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遵循价值规律,

10、以市场为导向,调节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如开拓国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调整产品结构、多元化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如进行公司制有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创立品牌,增加企业的附加值。+通过兼并、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走出去战略(如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同时敢于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

11、化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即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a.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权益。 b.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劳动就业环境,维护劳动者权益。c.诚信经营,依法纳税,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d.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五)、解决就业问题1、原因: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必要性);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

12、和谐社会。2、措施:从根本上讲,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党和政府(新修改):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如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中的作用。)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劳动者: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自主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热点:生产安

13、全事故、民工荒、劳动者尊严)1、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2、怎样维护:(1)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用人单位要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素质。(3)劳动者基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据: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途径: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

14、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同时要注意维权手段必须合法,不能使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七)收入分配问题(热点: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医改、教育公平、社保、国富-民富、幸福指数)1、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它有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

15、性。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市场,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有些新修改)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提示:提高“2个比重”,实现“2个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A国家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B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补充:根本性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