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86648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12月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的)1.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可知,“迁庙”这说明周代比较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说明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据材料“按照周代庙制”可知,材料涉及庙制

3、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2.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A.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B. 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C. 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D. 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中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 ,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述及隋代史官的作用,而没有涉及其记载史实的客观性,故B项

4、错误;题干主要强调隋代史官的作用,没有涉及其“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参与政治管理并没有淡化其历史记录的职能,故D项错误。【点睛】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3.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

5、员。此规定A. 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B. 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C. 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D. 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可知,宋朝为了防止军队成为将领的私人武装,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过度集中军权,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故A正确;北宋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并非文职官员具有军事理论水平,所以未必能提高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削弱军事将领权力、集中兵权的措施,并非是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排除C;北宋为了分割相权,设立枢密使,故D“

6、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表述错误,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联系所学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分析解答。4.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解释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行省制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D明朝内阁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A. A

7、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重农抑商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活动,而不是“禁止”,A错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与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着本质的不同,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B错误;行省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C项错误;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符合史实,D正确。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 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C. 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

8、削弱 D. 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势均力敌。两国根据力量对比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这是当时国际形势的最大变化。故选D。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点评: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6.下列有关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确立B.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其取代C. 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而导致的结果D

9、. 美国据此确立了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尔塔体系形成后,美国确立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而不是全球霸主地位,故选D;ABC三项都是关于雅尔塔体系正确的表述,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可排除。7.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 苏联的参加C. 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 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相关事实进行分析,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这不属于进步性; B.苏联的参加,也体现不出进步性;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这一特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也

10、具备。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这是不同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进步之处。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雅尔塔体系点评:此题为比较型选择题。题目特点: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解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8.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它们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1942年元旦26国华盛顿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

11、利益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展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A. B. C. D. 【答案】A【解析】通过国际会议来解决争端体现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雅尔塔会议成立维护和平的联合国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但上述会议并非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只有26国华盛顿会议才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9.美国历史学家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12、。“另一场战争”始于A. 杜鲁门宣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B. 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全面对抗C. 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始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一场战争”是指“冷战”,A项发生在1947年,B项发生在1955年,C项发生在1948年,D项发生在1949年。故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10.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中,不少人认为其是“美国式的慷慨”,但更多的学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这是美国试图利用此计划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绝不是什么慷慨”

13、。美国“地缘政治目标”的特点是A. 渗透性和控制性B. 扶持性和协调性C. 竞争性和对抗性D. 实用性和广泛性【答案】A【解析】【详解】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实现其对西欧进行政治渗透和控制的一项计划,这时美国正实施其全球霸权政策,所以这里的地缘政治目标是对西欧地区的渗透和控制,故选A;B属于对“美国式的慷慨”一说的解释,所以与地缘政治目标无关,故排除B;美国的地缘政治是对西欧地区的,而这时美国需要西欧作为其阵营的一部分,所以不具有与西欧地区的竞争与对抗性,故C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实用性和广泛性不具有政治色彩,所以D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

14、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对“地缘政治”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11.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A. 周王“授土”“授民”B. 秦国的商鞅变法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 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详解】商

15、鞅变法中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措施符合“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符合材料“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故选B。周王“授土”“授民”于诸侯,属于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为解决郡国并行制而导致的地方割据的问题,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不能体现“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故排除D。【点睛】商鞅变法的措施: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3.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制定秦律4.文化上:焚烧诗书改革旧俗12.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