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8230131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83579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823013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823013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823013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823013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823013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82301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823013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市三校联盟(连江文笔中学、永泰城关中学、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成绩 注意事项:1:请考生用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和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2、客观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治权

2、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2“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土著建立三结合 的统治”。这种“三结合”中主动的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他们也是最居优势地位的成分。这种作法()A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B有效的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根源在于周初奴隶制经济的发展D体现的是一种神权与族权的结合3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4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从两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一是权力的转移,二是兼并战争的发展。这两个变化()A

3、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B顺应了人民的普遍要求C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5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说明()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形成B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C中央和地方关系得到了改善D地方割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6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B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C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

4、理性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8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9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

5、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10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11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全国已开垦的田地为827053600汉亩,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

6、可占有的土地数量100汉亩。据此可知()A农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C土地兼并成为社会问题D土地问题亟需解决12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类别 词及次数 整地类农具词 耜(4次)钱(1次)镈(2次) 收割类农具词 铚(1次)艾(1次) 仓储类农具词 场(5次)圃(2次)仓(3次)庾(2次)廪(1次)百室(2次) A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B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C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D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13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

7、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14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A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B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C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D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15“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

8、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16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17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A推广精耕细作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D改变地租形式18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9、 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19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20宋朝“交子”单面套色印刷,长方形,四周有花纹,中间是一段红头文件或一幅历史故事,面值一般印在中上部位,最后是花押,花押的位置有的印在纸币的四角,有的印在纸币的中心。这说明宋

10、代()A纸币有显著的“防伪”功能B活字印刷术得到迅速普及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D政府大力推广使用“交子”21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22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B

11、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23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这体现了()A传统的贱商观念B鲜明的反封建意识C等级制度的强化D理学对人性的桎梏24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25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26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