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08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376732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08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08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08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周周测08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周测8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论文文辞冗长,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得当,是一篇不合格的论文,难怪它的作者屡屡投稿,都被杂志社退回。B在后宫的诸多妃嫔中,总有一些明眸善睐的女子,她们轻易就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可也有一些姿色平庸的女子,终生只能哀叹命运的多舛。C九寨沟,不愧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这里高山流水,鸟声啁啾,行走其间,如同置身画里,让人忘了时间,忘了归程。D在大地震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心,可是仍然有少部分人,细大不捐,不肯拿出哪怕是一点点财物来帮助灾区。E身为一方父母官,面对复杂的局势和生活困顿

2、的百姓,他做事情总是四平八稳,太缺少改革的魄力和为民请命的担当。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用于此处符合语境。B项,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用于此处符合语境。C项,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雅精妙。用于此处望文生义。D项,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望文生义,误为大小都不捐助的意思。E项,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用于此处符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某些所谓语文专家对语文课堂存在的这种弊端不扭转,不改正,反而鼓励、扶植和片面支持,致使“假

3、语文”课堂在部分学校泛滥成灾。B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近50岁左右才由经济学转行,开始研究汉语拼音方案,80多岁又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C要想缓解“资产热”而“实业冷”的矛盾,除了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外,最重要的还是优化营商环境,让资金主动回流到实体经济中去。D树立崇高理想,强化廉洁意识,倡导清正观念,不放纵欲望,不贪图享受,不沉迷逸乐,拒腐防变就会不断提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片面支持、鼓励和扶植”。B项,不合逻辑,“近”和“左右”矛盾。D项,成分残缺,可在“拒腐防变”之后添加“的能力”。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柏拉图的著作几乎都是用对话写成的。_。_。_。_。_。_。讨论双方集中于一个或几个问题,一问一答,互相辩驳,揭露矛盾,最后得出结论他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讨论之中,这是一种创举但是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并非易事他善于运用幽默和反讽的笔调,随时使用比喻和神话不管见解是否有理,结论是否正确,其矛盾却暴露得清楚深刻因此,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必须仔细琢磨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细读题目提供的六个句子,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对“对话”写作形式的讨论,对“对话”阅读感受的讨论。横线前提出话题“对话”,其后应该是对“对话”这一写作形式进行介绍,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应填;

5、具体讲“对话”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转折,指出“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并非易事”,具体解释并非易事的原因,是结论句,照应“阅读柏拉图的对话并非易事”。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_丢失胶卷,这次欧洲之旅差点变成遗憾之旅,_没想到胶卷又意外地失而复得,这番经历带给我的_是惊喜,从中我还感受到了德国人的严谨、认真、负责。丢在废弃物里的十五卷胶卷,德国人找到后妥善保管,_不远万里迢迢从德国寄送到中国,还打电话通知了我。在德国考察期间,我处处能感受到德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而透过这一件小事,我_体会到日耳曼民族的严谨务实。答案:由于(或“因为”)但(或“可是”)不仅

6、(或“不仅仅”)并且(或“并”“而且”)更(或“更加”)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阅读整个文段,体会其大概意思。然后根据句意,认真体会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再根据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最后进行通读,使句意通顺。第处,“丢失胶卷”和“变成遗憾之旅”间是因果关系,可用“由于”“因为”等词;第处,“失而复得”和前面形成转折,可用“但”等;第处,这番经历带来了“惊喜”,“还”让“我”感受到了德国人的严谨等,可用“不仅”等;第处,德国人“妥善保管”胶卷,又送到了中国,表示进一步,可用“并且”等;第处,考察期间,“我”感受到了德国的文化传统,而这件小事又让“我”感受到了德

7、国人的严谨务实,表示进一步,可用“更”等。5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在手工业时代达到顶峰的一种精神文化,并不止于制造业,更不止于工匠。从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从浅层来看,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工匠”,更在于“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应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答:_答案: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对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一种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

8、段的能力。作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所下定义的主干句,即“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文化”。其次要分析工匠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文化,或者说这种精神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分析材料可知,工匠精神的本质特点是对产品精雕细琢、持之以恒,对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最后将这些本质特点作为定语成分添加到句子主干中即可。注意句子表述要通顺,不超过要求的字数。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风入松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折,不

9、恰当的两项是()A词的前两句写伤春,其中“愁草瘗花铭”一句意密而情浓,作者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反映在此五字中了。B“楼前绿暗分携路”,“绿暗”与前两句相照应,暗示春花在风雨中凋零的状况,该句抒发了作者对春花凋零的惋惜之情。C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谐“留”音,赠柳表示不忍离别。词中的“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D“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前句意在伤春,后句则意在伤别,伤春与伤别之情交融,意蕴深邃。E词的上片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丰富而典型,情寓景中,显示出本词辞藻华丽而晦涩朦胧的风格。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B

10、项,“该句抒发了惋惜之情”错,此句抒发的是作者的伤离之情。E项,本词的风格不是“辞藻华丽而晦涩朦胧”,而是清雅素淡,细腻委婉。7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词的下片运用侧面烘托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佳人的无限思念与期盼之情。“黄蜂”二句,写黄蜂因秋千索上留有佳人手上的香气而频频扑去,此处用黄蜂的“频扑”侧面表达作者对佳人归来的期盼。“幽阶”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台阶上的青苔“一夜”之间生出来,极言佳人离去后作者的无限思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由题干“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可知,本题应按照“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了

11、怎样的思想情感”的思路来组织答案。就本题而言,“黄蜂”二句,写黄蜂因秋千索上佳人之手所留香凝而“频扑”,秋千索上佳人纤手的香凝肯定早已不在,但作者却写黄蜂为之“频扑”,实则是侧面烘托自己对佳人的怀念之深。最后一句,阶上青苔不可能“一夜”之间生长起来,这里明显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对佳人的思念。考生据此不难得出答案。诗歌鉴赏:这首词是西园怀人之作。西园在吴地,是作者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实在是悲欢交织之地。本词同时是一首伤春之作。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两句写伤春,三、四、五句写伤别,六、七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意象丰富,意蕴深邃。“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

12、简单,实则用意颇深,不仅点出时令,而且勾勒出作者内心细腻的情愫。下片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阔别已久的情人,怎能忘怀?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作者却不忍不去,照样游赏林亭,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结句“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极言作者对佳人的思念盼归之情。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

13、义校尉,后封都亭侯。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进封都乡侯。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於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但臣言辞鄙野,不能究尽其意。愚以二宫宜

14、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选自三国志,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B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C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D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