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专题限时集训10实用类文本阅读3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376436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专题限时集训10实用类文本阅读3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专题限时集训10实用类文本阅读3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专题限时集训10实用类文本阅读3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专题限时集训10实用类文本阅读3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集训(十)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对应学生用书第131页)(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的父亲俞师傅俞宁父亲精通旧学,骨子里却是个新式的知识分子。有人称他俞先生,有人叫他俞教授,近来还有人说他是某个领域里的“大师”“巨匠”。只有我才知道父亲最喜欢人们怎样称呼他。大概是1974年,我和父亲从北师大主楼西侧往新华书店旁边的理发馆缓缓而行,迎面飞来一辆半旧的自行车,骑车的人左脚鞋跟蹭地代替刹闸停了下来。用沧州一带口音问候一声:“俞师傅,干嘛去?”嗓门之大,震得我耳鸣。父亲也用那种口音回答:“韩师傅,理发去。”说完二人点头一笑就各奔前程了。我问父亲:“这是谁呀?怎么叫您师傅

2、?”父亲说,那是中文系的一个青年教师,“他干活有力气,是把好手。”大学教师、有力气、劳动好手不知道21世纪的国人是否会觉得这事有些难解。父亲1958年初被错划“右派”后就必须用劳动来“改造思想”。到了“文革”,父亲的工作变为打扫主楼六层走廊加男女厕所的卫生。1966年老舍在太平湖投水,那时父亲正在接受“疾风暴雨式的批判”和“劳动改造”。我生怕父亲会受他的启发,弃我而去。未满十一岁的我连问带摸,找到了太平庄师大的主校园,又摸上了主楼的六层,一眼看见父亲正用拖把很努力地擦拭着走廊的水磨石地面。我拉了拉他的后衣襟,他转过身,也不问我为何突然到学校来找他,指着地面说,“你看,你看!是不是跟镜子似的?嘿

3、嘿,锃亮!”说罢还给我示范劳动程序:先在左边墙角与地面的交接处狠狠地前后擦两次,然后横抡三下,从左墙根擦到右墙根,再在右墙角与地面结合部前后狠擦两次。“横三竖四。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擦地秘诀。”父亲很骄傲地告诉我。1971年和1972年之际,父亲参加了后勤基建科的劳动,砌院墙、盖房子。开始,后勤的师傅们让他当壮工,和泥、运砖。时间长了,父亲就从和泥搬砖的“小工”升级到上脚手架“跑大墙”的“大工”。1974年冬我到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房管所当了一名瓦工,学徒三年,出师一年后,又升为二级瓦工。父亲的手艺不比我这个专业瓦工差,在细微的地方,甚至比我强。一次他指着一所平房的墙角说:“这个角儿,是我把的。”把

4、角儿的“把”字有“把关”的意思,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我用瓦匠的眼光考察了一下父亲把的角儿,父亲的活儿干得真地道!横平竖直不说,选砖对角十分细致,外加“游丁走缝”绝没有超过一公分的,根本看不出是非专业工匠干的活计。后勤的师傅们称父亲是“三级教授,四级瓦工”。我当时的感想是给他当儿子,实在是窝囊。他的古汉语知识是我望尘莫及的,现在就连我的专业瓦工,他都要略胜一筹,给儿子留个饭碗行不?恢复高考以后,我报考英文系,就是想躲开他的强项,给自己找一个发展空间。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到北外读研究生,发现两位全国顶尖的英语教授,一个专文学,一个专语言,都比不上父亲那口纯正的剑桥音。一次父亲忽然问我:“你懂什么

5、叫师傅吗?师字好懂,傅字就有点儿微妙了。”说着就开始给我细解“傅”字的来龙去脉。对于父亲拿手的训诂之学,我是一窍不通。他当时给我讲的,我似懂非懂,父亲的大意是,“傅”字原是指侍弄花草的人。侍弄之外还负责展示花木,还要认准花木的优美之处并将其展示在世人面前。所以后来古代官职有少傅、太傅,都是培养太子、向世人展示太子才能和品质的官儿。作为师傅,一个人须有见识、肯于劳动、善于劳动并且无私地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展示出来,而自己甘居幕后父亲嘱咐我的话,他自己完全做到了。至今我还记得一个学生三年饥荒时期到我家来补课,父亲掰开揉碎给他讲,补课之后,还把我们十分紧张的口粮拿出一些来给他吃。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周,

6、他还为一个学生的书写了序。那个师傅的概念,恰好是他生命的写照。我父亲引以为傲的事,是干哪行就能成为哪行的师傅。我很幸运,我的父亲就是我的师傅。(本文选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12期,有删改)【相关链接】俞敏先生一生精研语言学,学问博大精深,治学科学严谨,著述宏富。他通晓英、德、俄、日等多种语言,对梵语和藏语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也很有研究,在语言学的各门类诸如语言学理论、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文字学、词源学、方言学、语音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百度百科”)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A父亲是个精通旧学,又受过新文化洗礼的知识分

7、子,而他却最喜欢别人称他“师傅”,所以同系青年教师的招呼让他格外欢喜。B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后,以劳动改造思想,“文革”期间,父亲始终豁达地面对更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在劳动中收获快乐。C疾风骤雨似的批判和改造已经突破了当时知识分子承受的底线,而父亲却毫发无损,可见父亲受到了优待。D父亲以他的学识和劳动诠释了师傅的内涵,就是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无私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自己却甘居幕后。C“可见父亲受到了优待”错,父亲没有受到伤害,不是受到优待,而是因为父亲内心强大和豁达。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父亲较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多份豁达,是因为他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能坦然面对

8、命运的摆布,主动选择以体力劳动改造思想。B面对打扫厕所和走廊的卫生这样的劳动,父亲仍认真投入,这让担心父亲可能因无法忍受屈辱弃世而去的“我”松了一口气。C父亲在基建科劳动期间,由“壮工”到“大工”再到工人们嘴里的“四级瓦工”,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不断探索劳动技巧。D父亲作为许多领域的专家,对“师傅”二字情有独钟,理解独特,他眼中的“师傅”与我们平素所说的“师傅”有区别。E“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父亲的才华连让做儿子的都心生嫉妒,又怎能躲过时代的风雨,文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担忧。BDA项,父亲并不是主动选择体力劳动来改造思想的;C项,“四级瓦工”的称呼并非在基建科劳动期间的事。“任劳任怨”说法不妥;E

9、项,文章主要表达的是对父亲的钦佩,并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3俞敏先生的人生经历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_【解析】作答时需要先对俞敏先生的性格、品质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谈启示。如在“文革”期间,俞敏先生接受“疾风暴雨般的批判”和“劳动改造”,但是他并没有变得消极悲观,而是保持了豁达和乐观的态度。在打扫厕所和走廊卫生以及做瓦工时,俞敏先生不断探索劳动技巧,干得非常好,这说明他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认真投入。文章最后一段写俞敏先生给学生补课,在补课结束后把有限的口粮拿出一些给学生吃,并且在生命的最后一周还为一个学生的书写了序,这些都表现了他的无私奉献。【参考答案】面对厄运时保持

10、豁达乐观的态度,在猛烈的批判和劳动改造期间他始终坦然面对。无论做什么都应投入全部的精力,争取做得更好。扫厕所、做瓦工都认真投入,找窍门。无私奉献,给学生补课,同时拿出紧张的口粮接济学生,生命的最后一周还给学生的书写序推介。(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冰心的文学之路阎纯德1919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1918年秋,她从贝满

11、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冰心说:“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后来女大并入

12、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冰心说:“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都会引起我的许多感喟。”那时,联合会

13、除了会刊登他们的宣传文字,还要他们再找报纸去发表。冰心找到晨报副刊,因为她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那时她才正式用白话写作,用的是她的学名谢婉莹,发表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文字。冰心说:“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新出的杂志给我看。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地浮现了。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划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14、。”三天之后,小说居然发表了。刘放园抓住冰心毫不放松,竭力鼓励她再写。当时,发表的喜悦也使她无法放下那支已经“写得滑了手”的笔,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品,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雨秋风愁煞人庄鸿的姊姊等。这时的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1921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有删改)【相关链接】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

15、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选自冰心自述)她以为“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而她是“勇猛的狮子”,在她“逾山越岭,寻觅前途的时候”,受了文艺的“当胸一箭”,于是便从“万丈的悬崖上,倏然奔坠于”文艺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选自茅盾冰心论)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写作并署学名,但在发表小说时心中有顾虑,就用“冰心”作为笔名。B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导致理科功课落后,这使冰心很焦虑,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弃理从文。C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在与她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当中,她应是最为有名的一位。D冰心立志学医,除了对学医有兴趣外,也因她对母亲的孝心,她要为母亲治病,同时父亲也鼓励她为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