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375870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2讲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考纲要求,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点二 生态环境的保护,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内容索引,课时作业,人类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考点一,1.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影响 (1)按照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更新的特点,可以将资源分为 和 。 (2)当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时,对 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3)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人均拥有的 、 、森林资源和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将进一步下降。,知识梳理,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2、,自然资源,耕地,淡水,2.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1)生态破坏:人类 而引起自然环境的衰退。 (2)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向环境排放 ,并对生物和人类自身产生了不利影响的环境变化。,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资源,废弃物,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水资源,臭氧,荒漠化,全球气候,(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1)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

3、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 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 型分析: (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 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提示,相关视频,(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 (3)人口膨胀最后会不会导致地球毁灭

4、? 提示 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提示,命题点一 与人口增长的相关曲线分析 1.(2017重庆一中期末)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命题探究,答案,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项正确; 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也会随之变化,B项正确; 综合

5、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项错误; 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项正确。,2.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 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答案,解析,解析 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A项

6、正确; 曲线a(“J”型增长)和曲线b(“S”型增长)的差别主要在于环境阻力不同,B项正确; 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如图中曲线c,C项错误;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左右,D项正确。,命题点二 环境污染实例的分析 3.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 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 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 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

7、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答案,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项错误; 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项错误; 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项错误; 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4.(2018山大附中调研)“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

8、是 A.赤潮发生时水体表现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量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解析,答案,解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

9、污染成因判断 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规律方法,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二,1.善待自然 (1)物种的减少使生物多样性降低,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威胁。所以,保护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措施:人与自然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对于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主要通过就地保护

10、和 两种途径加以保护。,知识梳理,生物多样性,和谐共处,迁地保护,(3)保护森林 森林的功能:地球的“ 库”;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_ 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降低噪声等多种 功效。 我国在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了 管理,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 利用。 (4)保护海洋:海洋是地球上 的生态系统,我国从1995年开始,在东海、黄海、渤海海域实行全面 制度。,基因,能量流动,环境,采伐限额,持续,最大,伏季休渔,2.环境污染的防治 措施: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 ,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是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污染治理措施。 3.拯救地球是全世界

11、人民的重任 地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终将导致 的环境问题。大家应该都来关心环境问题,形成自觉地 的意识。,全球性,生物技术,保护环境,(1)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3)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4)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5)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迁地保护( ),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图2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

12、相交配。,(2)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什么价值? 提示 现实价值。,(1)图1中、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些层面? 提示 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基因多样性”;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应为“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提示,(3)图2中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物种多样性?请说明判断依据。 提示 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于同一物种,其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 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

13、,故C为新物种,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提示,命题点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辨析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命题探究,答案,解析,解析 物种多样性依赖于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正确; 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现实价值,B项错误;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而破坏生物多样性,C项错误; 混合树种的天然林可以吸引更多的捕食性鸟类和其他天敌物种,不易遭

14、受病虫害毁灭,D项错误。,2.(2017临川二中期中)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完全合理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农田中清除杂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不矛盾 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答案,解析,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命题点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分析 3.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5、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物种的组成相同,答案,解析,解析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A项正确;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项错误; 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的环境条件所选择的有利变异存在差异,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物种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项错误。,4.(2018乌鲁木齐统考)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答案,解析,解析 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威胁入侵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