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73263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 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 古人特别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 商朝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答案】D【解析】【详解】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

2、的情况,判断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排除A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2.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A.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B.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D.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的意思是农民们很注意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并且认为施肥是农民应该作的,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在强调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D项

3、正确;重农抑商、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等其他选项的信息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出来,故ABC三项错误。3.下图是1957年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百福村南出土的战国时期器物。两面刻铭:正面为“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背面为“上郡武库”。该器物A. 属于民营手工业品B. 在市场上流通较广C. 由官营手工业制造D. 由个体生产者锻造【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战国时期器物十八年,漆工朐,丞巨造,工正上郡武库”反映了该产品由战国时期官府管理生产,故C正确;民营手工业品由私人经营,产品面向市场,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该产品由个体生产者锻造

4、,故D排除。4.管仲改革之前,齐国允许私人从事盐铁生产,由国家征收部分税收,盐铁业利润大部分由私人业主所得,政府所得并不多。管仲改革推行“官山海”政策,煮盐业和冶铁业由国家垄断性经营。此举A. 成为齐国财政的主要来源B. 发挥了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 扼杀了传统的民间手工业D. 与民争利激化当时的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主要来源”一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管仲改革推行“官山海”政策,煮盐业和冶铁业由国家垄断性经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抑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属于发挥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盐铁官营,没有涉及到其他手工业部门,故C项扼杀了传统的

5、民间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管仲改革将关系国计民生的煮盐业和冶铁业由国家垄断性经营,起到“抑商”成效,在不增加税种的情况下增加了国家的税收,起到“富国”成效,故D项激化当时的社会矛盾不符合史实。综上所述,本题选B。5.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田庄主的行为记述(部分)。据此可推知,当时记述出处“世善农稼,好货殖”樊宏传“世以货殖著称”李通传“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仲长统传A. 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B.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C. 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D. 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反映田庄庄主“好货殖”“世以货殖著称”等信息,可以推知东汉时期的田庄促进

6、了商品经济发展。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A项;材料中的田庄庄主“好货殖”“世以货殖著称”,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落实,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此类试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

7、,但材料中反应不出来,不能选择。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好货殖”“世以货殖著称”等信息,推知东汉时期的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从而确定答案。6.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由此可知,汉朝A. 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B. 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C. 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D. 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 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可知,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区域性的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故选C。材料仅涉及“市”的划分,这不代表整个城市有明确的规划,排除A;仅从齐鲁封泥无从得知各地城市是否

8、完全一致,排除B;区域化的管理是为了规范商业活动,而不是限制它的发展空间,如果是限制,也就没有必要设置这么多个不同的“市”了,排除D。【点睛】“由此可知”提醒考生一定要尊重材料,切不可自己结合书本知识随意发挥想象。7.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述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A. 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B.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D.

9、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听卖永业田”“寺观广占田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等信息来看,土地买卖现象严重,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答案为D项。A项中的“基本取代”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国家法律对于土地买卖的态度,排除C项。8.下表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据此可知春秋晚期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冶铁遗物秦朝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铁兵器很少汉朝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汉代冶铁使用煤为燃料,用水排鼓风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制作

10、兵器更加坚韧锋利A. 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B. 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C. 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突破D. 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我国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工冶炼的铁器,但并不能说明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故A排除;材料反映了秦朝铁兵器很少,汉代冶铁官营,并且用煤作燃料,以水排鼓风冶铁,这些条件使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军事战争与冶金技术的关系,故C排除;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故D排除。9.唐朝时期,定州需岁贡细绫1270匹、瑞绫250匹,特种花纹的两窠细绫、大独窠绫、

11、独窠绫各50匹,岁贡数量远比一般的州要高出许多。这说明当时定州A. 经济地位较高B. 产业结构完整C. 丝织规模较大D. 经济较为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岁贡细绫1270匹、瑞绫250匹”以及“岁贡数量远比一般的州要高出许多”说明此时定州丝织业不仅规模大,生产产品数量也多,C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定州经济地位和产业结构,A、B错误;D中经济繁荣不能从材料中得出。10.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A.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B. 政府厉行抑

12、商政策C.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D.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答案】A【解析】【详解】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反映了宋朝对外商贸易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故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宋朝政府对外商贸易行为的管理,无法体现厉行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信息只是说明外商要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否则要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无法体现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排除C;材料只是宋朝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的措施,无法体现商税成为主要收入,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

13、”,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1.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 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B. 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C. 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观点认为田地是岿然而不变的财产,所以无论谁有钱就应买田,这一思想显然受到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土地对于民众的重要性,不是说明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C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是雇佣关系的产生,材料

14、没有涉及该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点睛】在中国古代,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人们思想上“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理念,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工商皆本的理念开始出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典型的代表就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需要把握。12.潮州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州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 海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 沿海民众及士绅热衷于通过科举实现价值C. 海禁政策的松紧影响了明朝科举取士

15、的人数D.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海禁松时,居民靠海便足以维持生计,科举谋生的意图则有所减弱,海禁严时居民不能再靠海生存,因此走向科举之路,表明海禁政策的宽严影响民众生存方式的选择,实际上体现了对民众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科举取士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教育事业,排除A项;B项仅包含厉行海禁时进士登科出色,并未包含海禁松时进士登科变差的情况,不能涵盖全部题意,排除;海禁政策的松紧仅影响潮州,而不能影响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且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点睛】本题考查明朝的海禁政策,首先要理解题干的意思。题干大意是明朝嘉靖年间海禁最紧,潮州进士登科效果最好,海禁宽松时,海边居民靠海解决生计,社会矛盾缓和,所以万历朝的进士登科为明代潮州最差,至崇祯时重申海禁,潮州进士登科状况又有所好转。因此从材料信息可以推导得出,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据此确定答案。13.下面是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