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中考调研卷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9372974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中考调研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中考调研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中考调研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中考调研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中考调研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中考调研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中考调研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调研卷(满分: 分;考试时间: 分钟)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 (涂)到答题卡上! 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积累与运用 ( 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分)()树木丛生, 。(曹操 观沧海)()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归雁入胡天。(王维 使至塞上)() ,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 渔家傲)( 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怒而飞, 。(庄子北冥有鱼)()不宜妄自菲薄, , 。(诸葛亮 出师表)(10)爱莲说中赞美莲花

2、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 左传又称 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B、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C、“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而立”指四十岁。D、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篆文、金文、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分)那些参天的松柏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 甲 ( A、 拼搏 B、 搏斗)。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它们沿着无情的青石延伸过去,像

3、乙 ( A、尖刻 B、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 栖( A、qB、x )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 缚( A、fB、b )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生存空间占有了一片不属于自己的天地。()为文中 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分) ()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分)甲 乙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分)原句:它们才终于在生存空间占有了一片不属于自己的天地。修改句: 二、阅读 (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题。( 分)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

4、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首联 “压”字形象展现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惨切的战斗场面。C、“声不起”指将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这首诗侧重描绘边塞战争场面,色彩鲜明,构思奇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 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5、。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 曹刿论战【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 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 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 ,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 贞观政要卷一【注】: 炀 (yng )帝:杨广,隋

6、朝的皇帝。 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分)()小惠未徧 徧: 同 “遍”,遍及,普通。 ()牺牲玉帛 牺牲: 古代猪、牛、羊等祭祀品。 ()征求无已 已: 完毕、停止。 ()遂得徭役不兴 兴: 盛行、兴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B、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C、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D、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

7、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分) 、说说 【甲】【乙】两文在治理国家思想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分)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 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那块月光

8、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

9、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工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 “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读到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

10、,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 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 。 在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品的老人,雪落在他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运行李赚钱来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瑟发抖的战栗 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

11、历自己的人生。但,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节选自 散文 年 月刊 (有删改)、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 )A、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夜晚母亲赶在下雪前锄草的事件。B、第 段画线处可以填上 “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C、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的画面是作者亲眼所见。D、第 段画线句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南方雪温柔秀美的特点。、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分)()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在大地上尽情狂欢。 ()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为什么这场雪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 (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