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72924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第I卷(选择题,48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冯天瑜先生指出,周人原只是六七万人口的西鄙小族,去古未远,当时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有三类:“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周礼秋官司寇第五小司寇)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A. 周制仍保有原始

2、民主遗存B. 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C. 强化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D. 家国同构的局面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材料体现了民主协商,说明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周天子的权威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排除D。2.有学者认为“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这一创造的作用体现在A. 确保了宗

3、法制的实施B. 容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C. 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排除A;周代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C。3.孔子自述身世时尝称:“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后人也以“殷汤之后”、“微子之后”等称呼孔子。由此推断,西周时孔子先祖可能受封于下图中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微子启乃是商纣王的庶兄,因为耿直

4、忠正,在周朝建立后仍然被分封土地,建立宋国,故符合,选D;属于分封王族, 属于分封功臣,排除ABC。4.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A. 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 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 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 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要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之中,这一规定显然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强化了各地的风俗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尊重当

5、地风俗习惯与西周的分裂无关,C选项排除。诸侯与当地领袖建立亲戚关系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D选项表述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准确把握。5.商周时期分封的行使主体是商王和周王,而战国时期封君(一种新的奖励军功和皇亲国戚的方式)的行使主体已经变成了诸侯国王(公)。这种分封主体的变化体现了战国A. 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B. 确立了贵族特权政治C. 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D. 建立了新的官僚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排除A;夏朝起实行世卿世禄制,确立了贵族特权政治,排除B;材料没有反

6、映冲击封建统治秩序的信息,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军功爵制的兴起,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反映战国时期逐渐建立了新的官僚制度,故选D。6.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A. 人心离散天下大乱B. 封建集权国家动荡C. 分封割据上下失序D. 天子昏庸欺诈渐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至于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以至于改朝换代,这难道说不是分封制的弊端造成的吗?可见材料认为分封割据导致上下失序,故选C;由材料“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可见材料认为天下大乱早于人心离散,排除A

7、;分封制时期,我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材料没有揭示天子昏庸的信息,排除D。7.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这表明在秦汉时期,爵级仍以出身为基础,表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故A项正确;官僚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郡县制的设立,故B项错误;封建等级制度趋

8、向瓦解,材料无法体现, 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故D项错误。8.秦将岭南以南桂阳县(今连州)划归长沙郡,同时将岭南以北镡城(位于今湖南怀化境内)划归岭南的象郡。这种行政区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促进地区间相互交流的需要B.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C. 平定岭南,扩大领土的需要D. 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AB是设置岭南诸郡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设置岭南诸郡的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C;结合所学,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D。9.汉初,韩信要求做齐王时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刘

9、邦改立韩信为楚王时说:“信习楚风俗”,便于“存恤楚众”。这一现象表明西汉初年A. 中央集权逐步强化B. 王国的存在具有合理性C. 社会风俗有待提高D. 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答案】B【解析】【详解】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信习楚风俗”,便于“存恤楚众”说明韩信作为楚王便于地方统治,显然说明王国的存在具有合理性,B正确;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A错误;材料不是说明社会风俗的败坏,C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郡国并行制下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D错误。10.以下是有关“司隶校尉”一职的史料记载,据此可以断定,司隶校尉史料出处“司隶校尉,(汉)武帝初置”,“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

10、北堂书钞设官部汉宣帝时,盖宽饶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不避,大小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者,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后汉书百官志“司隶校尉,周官也。(汉武帝)征和中乃依周置司隶。”“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荀绰晋百官表注A. 始设于汉武帝时期B. 负责监察各级官员C. 与刺史的地位相当D. 其职责在不断扩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司隶校尉,周官也”可知司隶校尉在周代就开始设置,故排除A项;根据“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者,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可知司隶校尉负责监

11、察各级官员,故选B项;刺史主要负责监察地方官员,而不是监察京师官员,故排除C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司隶校尉主要负责监察,职责并没有不断扩张,故排除D项。【点睛】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汉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曾省去,汉哀帝时复置,省去校尉而称司隶。东汉时复称司隶校尉。11.西汉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前不预知。光谓:“此内朝事也,无关外朝也。”这表明当时的丞相A. 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B. 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C. 开始接受内朝官员的监督D. 已逐渐丧失皇帝对他的信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结

12、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用内朝牵制外朝,削弱丞相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故A正确。B项中“完全失去”说法过于绝对,武帝时期丞相地位依然较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丞相接受外朝官员监督的信息,而是强调丞相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排除C。材料并没有表明丞相失去皇帝的信任,排除D。12.西汉初年,萧何以秦律为基础,增户、兴、厩三篇,制成汉律9章。后又一再增补,至武帝时,增至359章,大辟(死刑)409条,1882事,死罪决事比(判例)13472事。这说明A. 汉自武帝后以法家思想治国B. 武帝强化法制加强中央集权C. 汉代承秦制以暴政控制人民D. 汉代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答案】B【解析】

13、【详解】汉自武帝后以儒家思想治国,排除A;由材料“增至359章,大辟(死刑)409条,1882事,死罪决事比(判例)13472事”,体现了武帝强化法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健全法制和暴政不是一回事,排除C。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才空前强化,排除D。13.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历史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D.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

14、原真相【答案】C【解析】材料“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说明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但是无法体现出“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因此,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D项说法错误,错在“可以还原真相”。14.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下列反映的选官制度属于这一“回潮”时期的是A. “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 “寒素清白浊如

15、泥,高策良将怯如鸡”C.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D.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ABCD分别对应的是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不如仕途,出现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现象,属于“世袭社会”的回潮,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15.对比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到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废丞相加强君主专制B. 以分权形式实现集权C. 官僚机构职能的变更D. 中央官吏数量的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甲图反映的是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相权被一分为三,体现了通过分化宰相的权力以达到加强专制皇权的目的,故选B。明朝朱元璋才废除丞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