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72633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京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京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北京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北京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

2、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A. 炭化谷粒B. 稻粒遗存C. 贮粮客穴D. 猪骨骨骸【答案】B【解析】粟是黄河流域最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是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A、C和D项

3、局限于黄河流域,B项是长江流域的特点。所以本题选B。3.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妇起缝素。”对其解读恰当的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女分工明确田园生活自然悠闲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材料反映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生活状态,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就不错,绝对不会生活自然悠闲,故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发

4、展小农经济特点4.下图所示的唐朝城市中,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唐代进行海上贸易大城市扬州,是当时的商业中心,但不是政治中心,不符合题意;为唐代的首都长安,是唐代的政治中心。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符合题意;为成都,是商业中心但不是政治中心,不符合题意;为广州,是商业中心但不是政治中心,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5.考工记一书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生产工具、兵器、量器、制革、染色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书中不仅有详备的技术规范,还明确表明从事技术劳动的是“百工”(工匠),百工之上

5、有专职官员管理。这表明先秦时期“百工”地位高考工记有官方色彩先秦时期我国手工业发达民间于工业的曲折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先秦时期“百工”地位高的信息,故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具有鲜明的官方色彩,正确。由材料“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生产工具、兵器、量器、制革、染色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可知先秦时期我国手工业发达,正确。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不是民间手工业的曲折发展,错误。综上所述,错误,正确,排除ABD,所以选C。6.探究历史知识内在逻

6、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A. 耕耙耱技术的普及B. 垄作法的应用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 代田法的推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本题是从唯物史观是角度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根据材料“私田开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合法性得到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等信息可知是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C项属于生产力进步的表现,选C。耙是指将土地犁出沟,耱是将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耕耙耱技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与材料不符,排除A。垄作法属于耕作方式,利于集中施肥 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但与材料不

7、符,排除B。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总结西北地区的抗旱经验所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与材料不符,排除D。7.据史料记载: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江南夏税折征木绵(棉)等物;大德年间(1297年),松江乌泥泾的妇女以棉纺织为副业的有“千余家,所织棉布成为名扬远近的商品。这反映了元朝棉纺织业在江南地区普遍推广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已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成为政府的税收来源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松江乌泥泾的妇女以棉纺织为副业的有一千余家”可知元朝棉纺织业在江南地区普遍推广,正确。根据题干 “所织棉布成为名扬远近的商品”可知元朝棉纺织业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没有涉及手

8、工业与农业比重的比较,无法得出元朝棉纺织业已占据经济主导地位,错误,排除ACD。根据题干“始定江南夏税折征木绵(棉)等物”可知元朝棉纺织业成为政府的税收来源,正确。综上所述,所以选B。8.以下经济现象,出现最早的是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 “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白覆。”C. “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D. “时商贾至京师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答案】A【解析】“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属于工商食官制度,出现于商周时期,B是三国时期翻车;C出现北宋时期;D是唐朝时期,选择A符合题意。9.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

9、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A.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 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 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北方之货日夜运往南方,南方之货日夜运往北方,所以反应的是商品的长途贩运,物资交流频繁,正确的是D项,材料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排除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排除。10.“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这首诗描述的农具是A. 耧车B. 翻车C. 曲辕犁D. 筒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0、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代的筒车,筒车是灌溉的工具,故D项正确。耧车是西汉赵过发明的播种工具,与材料的灌溉工具不符,排除A。翻车是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与材料强调筒车不符,排除B。曲辕犁是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来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材料不符,排除C。【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材料信息“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二是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各选项的史实,找到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即可。1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 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

11、战争后C. 甲午中日战争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涌入中国,造成中国纺织分离,织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列强还在通商口岸私自开设船舶修理厂等,故A项正确;B项与“开始解体”不符,故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故C项错误;D项与“开始解体”不符,故排除。点睛:材料限定词是判断选项提供的方便。比如图片中“开始解体”始于鸦片战争,故容易排除BCD .1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两者都是A. 清政府的官办企业B. 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C.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D. 近代

12、民族资木主义企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是采用机器生产,属于近代企业,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官办企业,排除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是指利用政权而掌握国家财政,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1927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不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D。13.下图是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B. 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

13、输出C. 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D. 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答案】D【解析】甲段是1904年到1912年,而洋务运动随着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破产,故A错误;乙段是1912年到1915年,当时列强并未停止对华商品输出,故B错误;丙段是1925年到1937年,下降主要由于官僚资本的压制,故C错误;丁段是1937年到1949年,下降是由于受到国内官僚资本和日本、美国势力双重打压,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相关知识,“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可以看作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缩影,再紧扣选项中涉及的阶段,对照曲线图和所学知识即可排除错误选

14、项,得出正确答案。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主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与上述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渐趋解体B. 近代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C. 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D. 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进一步强化【答案】B【解析】“光绪中叶”是1895年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急需劳动力,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经济发展的表现,故B正确;A是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解体;C中生活方式传入是鸦片战争之后;此时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故D错误。15.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20世纪50

15、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A.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 打开国门汇纳天下,融入世界复兴中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指新中国成立,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由“自主权”“富裕路”“责任制”等信息可知是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由“食堂”“公社”等信息可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它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故选C。D项是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16.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时段类别综合理工农医师范其他调整前51783051调整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