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3节鉴赏诗歌艺术技巧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372440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3节鉴赏诗歌艺术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3节鉴赏诗歌艺术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3节鉴赏诗歌艺术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3节鉴赏诗歌艺术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3节鉴赏诗歌艺术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3节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3节鉴赏诗歌艺术技巧(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 语文 第二章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讲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赏析艺术技巧 就是赏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此考点在设题中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修辞手法 二是表达方式 三是表现手法 四是结构技巧 在诗歌鉴赏中 对修辞手法的把握主要有两点 一是正确判定 二是明了其表达效果 下面是经常考到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 考点一 例1 2014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回答问题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 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 一句 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请结合词句赏析

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步 确定手法 尽放春愁去 是拟人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 本来 愁 是无形的 使用 放 去 等动词把它人格化 第三步 点明表达效果 这样化无形为有形 使诗句更生动 使 春愁 更形象 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 拟人 的修辞手法 用 放 去 等动词把 春愁 人格化 化无形为有形 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 生动 1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 些 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分析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对某联 句 进行赏析 例如 2013 安徽卷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并加以赏析 方法点拨 1 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

3、 2 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第一步 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三步 点明表达效果 基本句式 这首诗运用了 术语 的修辞手法 通过 具体分析 突出了 作用 效果 表达了诗人 中心 情感 1 2015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问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 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 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 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 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 1086 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 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 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

4、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 侧重修辞手法 作答时 先确定手法 再结合诗句分析 最后点明效果 答案 对偶 对仗 花飞 对 柳拂 红香湿 对 绿色匀 比拟 拂 字将柳人格化 从视觉 嗅觉 触觉等多角度 运用通感 进行描写 如 衣袖红香湿 诗意赏析 春雨绵绵 飘洒自在 道路上没有一丝因为车马走过扬起的尘土 紫烟逐渐散去 但依然笼罩着宫殿 雨过天晴 天空晴朗 阳光明媚 走在路上 飞花落在衣袖上 红花还沾着雨滴 嫩绿的杨柳枝条轻拂着我骑着的马匹 领受美好的春光 痛饮美酒 在这个都城里 谁还有自己这般清闲呢 这首诗 首联 上句写春雨的自在飘洒 下句写雨过天晴的美丽状态 道路干净 没有尘土 颔联 写雨后紫烟逐渐散去

5、 但还笼罩着宫殿 雨过天晴 都城呈现一片风和日丽的景象 该联通过对雨后天晴 丽日当空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得知朋友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等要职后的快乐之情 也表现了诗人仕途上的踌躇满志 颈联 使用了对仗 比拟 通感的手法 描写诗人见到的景物 飞花落在衣袖上 红花还沾着雨滴 葱翠的杨柳轻拂诗人骑着的马匹 尾联 抒发诗人的情怀 欣赏美丽的风光 痛饮美酒 这个都城除了自己谁还有这般清闲呢 反问的语气 更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诗人此时去拜望朋友的极度喜悦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 2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回答问题 海上吊吴野人 注 墓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 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 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 潮来风

6、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 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 吴野人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 号野人 明朝覆亡后 隐居故里泰州 卒后葬于海滨 诗歌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作答时先明确修辞手法 再结合诗句分析 最后点明效果 答案 颈联使用了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歌用 蛟龙 比喻海浪 用蛟龙的 移 和风雨的 吊 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 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用吴野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 表现诗人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 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首句点明诗人吊吴野人墓的时间 渲染思念之情 为后文作铺垫 第二句描绘吴野人墓地衰败的景色

7、首联营造了悲凉 萧瑟 苍茫的意境 充满哀伤情调 颔联是激愤之语 表现对吴野人身后悲凉 冷落遭遇的悲叹和同情 颈联 尾联更加详细地描绘了吴野人墓地的景象 全诗极力渲染吴野人墓地衰败 冷落的氛围 哀叹吴野人身后凄凉的遭际 反复表露声誉名望只是空名的思想 表达对吴野人不幸命运的悲叹之情 表达方式有记叙 议论 描写和抒情 在诗歌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 描写手法 表达方式 考点二 抒情方式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 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 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 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 近 卖饧 时 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 不是苏堤 也皱眉 注 劳劳 遥远 修禊 古俗春季

8、于水滨设祭 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 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侧重从景情关系角度考查抒情方式 第一步 审清题干 题目中已明确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第二步 描绘上片景物 可抓住上片意象 笛声 山水 暝云 燕子 梨花 来概括意境 描绘画面 第三步 点明感情 上片通过燕子远飞 雨中梨花写出了诗人孤苦之愁 思乡之情 答案 词的开头 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 春水茫茫 暮云低垂 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看到远飞的燕子 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 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 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

9、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 景中含情 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 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 故友的感情基调 次句 山前水阔暝云低 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 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 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 这一画面在缕缕凄恻的笛声中推出 更给人一种压抑 低沉的感觉 劳劳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 三 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 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 筑巢安家 而自己却流落千里 有如断梗漂萍 随波逐浪 下片侧重抒情 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 下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修禊 为古代民俗 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 到水边嬉游采兰 以驱除不祥 称为修禊 卖饧时

10、 亦古代之风俗 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 糖 粥 此句谓寒食节将近 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 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 故乡惟有梦相随 一个 惟有 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 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 尚未能尽意 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 夜来折得江头柳 不是苏堤也皱眉 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 愁绪无法排遣 漫步江头 折得一枝新柳归来 虽非故乡苏堤上的 但也令人愁眉不展 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 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 远离故乡折柳 实只能徒增烦恼 1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2 本诗是如何抒情的 3 本句 联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请加以赏析 4 某句 联

11、 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5 请从 景 与 情 的关系角度赏析某句 联 例如 1 2015 江苏卷 简要赏析颔联 颈联的写景艺术 2 2014 浙江卷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3 2014 天津卷 暮春山间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方法点拨 1 要先熟练掌握各种表达 抒情 方式和描写手法 2 能够对诗中表达 抒情 方式或描写手法做出准确判定 答题步骤 第一步 指出所用的表达 抒情 方式或描写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三步 指出表达效果 基本句式 本诗 联 运用了 术语 的表达方式 描写方法 通过 具体分析 突出了 特点 表达了诗人 中心 感情 1 2015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12、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 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 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 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 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 堆积案头 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 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侧重描写手法 作答时 先确定两联运用的描写手法 如移步换景 视角变化 寓情于景等 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选取景物 铺陈描摹 诗人选取 一渠水 数点山 碧松 红药 等景物铺陈开来 描摹了一幅渠水环绕新居 优美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 移步换景 富有层次 门外一渠水 墙头数点山 为远景 碧松 红药 为近景 由远到近 由外而内 虚实

13、结合 寓情于景 碧松通月 红药待春 一派生机勃勃 色彩斑斓的景色 蕴含着诗人喜悦而又闲适的心情 诗意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在秋天到窦员外落成的新居参加宴饮后的感受 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新居周围的优美景色 风景中处处蕴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首联一开始就直抒胸臆 开颜 下文即围绕此展开 渠水环绕的新居 周围群山在秋色的点缀下显得愈发动人 而新居旁边 碧松通月 红药待春 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者在写景时 由远及近 由外而内 极富层次 碧松 红药 色彩斑斓 此情此景 让作者流连忘返 无怪平日文书甚多忙得不可开交的作者 也偷得半日闲 想要长留此间了 这首诗 短短八句 情景交融 读后如随作者踪迹 看到一幕幕动人的

14、画卷 2 2014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 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 李端日落众山昏 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 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 徐照山水七百里 上有青枫林 注 啼猿不自愁 愁落行人心 注 上有青枫林 楚辞 招魂 中有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侧重抒情方式 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题 分析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首先要熟知抒情手法的类别及特点 再结合两首诗做出准确判断 最后再对两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在的经历 前两句景物描写具体 寓情于景 日落 昏 萧萧 繁 都蕴含着诗人的愁怀

15、后两句直抒胸臆 那堪 直接写愁 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 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关切之情 徐诗借吟咏三峡来说理 第二句 上有青枫林 借典故来写愁 最后两句是理性分析 借议论来抒情 说明愁苦只在人心 无关猿啼 答案 李诗寓情于景 昏 繁 二字点明了愁 徐诗景不显愁 借典故写愁 李诗以 那堪 唱叹抒情 直抒胸臆 徐诗以理写愁 辨析猿声 不自愁 愁在人心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就是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狭义上包括 衬托 对比 联想 想象 象征 渲染 用典 抑扬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虚实结合等 表现手法 考点三 例3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 有改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韦

16、庄 注 曾为流离惯别家 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韦庄 约836 910 字端己 长安杜陵 今陕西西安东南 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 吴越等地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诗中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 却将 流离 别家 当作一种习惯 认为这是 等闲 之事 客中一觉醒来 却是斜月相迎 让人惆怅 顿生思乡 思亲之情 这种手法就是衬托 第一步 明确手法 本诗用了衬托的手法表现感情 第二步 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第三步 点明效果 点明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 衬托手法 诗人虽到处漂泊 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 认为这是 等闲 之事 而客中一觉梦醒 思家乡 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用衬托手法 更突出了诗人思乡 思亲之情 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2 本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感情的 3 请从 表现手法角度对本诗 某联 进行赏析 例如 1 2015 安徽卷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 2015 天津卷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方法点拨 1 要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