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372038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临考模拟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蚌埠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临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殷墟甲骨卜辞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考察卜辞可以发现,商代的宗教崇拜经历了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的过程,这反映了A. 宗教信仰逐步确立B. 王权统治的神秘性C. 人本意识日益显现D. 宗法观念的制度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朝的人本主义意识。材料中“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说明商朝的宗教意识逐渐从自然转移到人,体现出人本意识逐渐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宗教信仰主题的变化,不是说明宗教信仰逐步确立,故A项错误;商代统治方式是实行王权和神权结合,材料并没有说明王权统治的

2、神秘性,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宗教观念在商代逐渐变化,并不是说明宗教观念的制度化,故D项错误。2.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据此可知,汉代“举孝授官”A. 使士人开始步人政治舞台B. 促使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C.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 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据材料“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可知,材料体现了儒学对政治的影响

3、,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故D正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已经步人政治舞台,排除A;“举孝授官”无法体现社会实现公平公正,排除B;社会实现公平公正与官僚队伍的廉洁性无关,排除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及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3.南宋画家马远开创了残景山水的画风,他在整个画面的一角、半边上做文章,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这一做法A. 开创了北宋风俗画的先河B. 描述北方山河的雄健壮阔C. 隐讽南宋半壁江山的政局D. 由注重写意转向抽象象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在整个画面的一角、半边上做文章”结合所学可知

4、,南宋是偏安东南的政权,这一画法从写意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南宋朝廷的破碎河山,从而“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残景山水画风,并非是以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为题材的风俗画,也与画家所处时代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南宋画家开创的残景山水画风,南宋是偏安东南的政权,不能体现北方山河的雄健壮阔;D选项错误,“残景”山水画依然是山水画,仍然注重写意,并未转向抽象象征。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 内阁拥有

5、一定议政权B. 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 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 分割事权相互牵制【答案】A【解析】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说明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选A;结合所学,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排除B;秦朝的朝议制度属于集体议事制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事权的分割,排除D。5.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B. 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C.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 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

6、】由近代上海司法审判事务,无论中外均请律师辩护可知,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不能体现思想深入人心,BC项的“理念”差异和“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虽与史实相近,却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正确。6.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A. 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 突破了农村“左”政策束缚C. 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材料“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生产队实行责任制”体现了

7、安徽省省委六条既在坚持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又开始尝试突破,故B项正确。A和C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强调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不选D。7.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与在交通、工业发展和教育等领域取得的种种成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民政府忽视了古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困苦,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政权性质淡化了其社会意识B. 现存秩序受益者的阻碍C. 对农民反抗力量的轻视D. 内忧外患使其无暇顾及【答案】D【解析】【详解】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政权性质决定会淡化对农民利益的关心,故A不符合题意;现存秩序的受益者有大地主、高利贷者,会阻碍对土地

8、所有制的变革,故B也不符合题意。农民世世代代受苦受难,晚一点解决其问题也没问题,这是当时部分踌躇满志的国民党人的普遍意识,故C也不符合题意。此时的中共在内忧外患下能进行土地革命,故D不是国民政府忽视土地问题的原因,选D8.201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此过程反映出中国A. 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B. 为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做准备C. 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D. 通过完善法律文件保障和推动对外开放【答案】D【解析】【

9、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进一步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故选D。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即已标志着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排除A;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准备一说不符合史实,排除B;中国在21世纪初即已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排除C。9.“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A. 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B. 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C. 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D. 强

10、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制宪者虽然反对奴隶制,但是为了维护联邦而同意保留奴隶制,这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倾向,C选项符合题意。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B选项排除。联邦制的推行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选项排除。10.圣西门称赞法国大革命是“从封建和神学制度向工业和科学制度过渡”,他于19世纪20年代先后创作完成论工业制度和工业家问答,形成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据此可知,他主张改造社会的基本途径是A. 发展生产力B. 开展政治斗争C. 取消私有制D. 抑制贫富分化【答案】

11、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圣西门称赞法国大革命是从封建和神学制度向工业和科学制度的过渡”等可知,圣西门推崇工业和科学,依据材料中“论工业制度和工业家问答”等信息可知,圣西门倾心于工业研究,所以,他改造社会的主张就是发展工业生产力。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圣西门发展生产力以改造社会的主张,并未涉及政治斗争、取消私有制和抑制贫富分化的内容,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下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A. 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B. 希望

12、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C. 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D. 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答案】A【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马歇尔计划是欧洲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水准,故体现了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的主张,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的意图,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不是英国,不能说明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故D错误。故选A。12.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

13、制。据此可以推知A. 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B. 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D. 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并结合所学,1918年苏联退出一战后,美国对苏联开始敌视政策,美苏之间存在着政治经济困局,故选择D选项;美苏争霸发生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收紧了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可知,美国政府只是限制苏联的人口流动,并没有阻断国际人口迁移美国,故排除B选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在指导苏联开展经济建设,并没有受挫,故排除C选

14、项。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金业。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管。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材料二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

15、织、航运、煤矿等部门。进入80年代,这些企业大多经营困难。1895年7月,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日本近代工业化启动的特点,并简析19世纪末日本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本明治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的相似做法,并简析其影响。(3)以明治政府和清政府为例,说明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重视的问题。【答案】(1)特点: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积极推动;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具有后发优势。原因: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发展障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政府鼓励和扶持资本主义的政策;战争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2)做法:成立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由直接投资办厂逐渐转向鼓励民间投资。影响:突破传统重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