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333答案10~18(1)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19370874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大333答案10~18(1)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湖大333答案10~18(1)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湖大333答案10~18(1)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湖大333答案10~18(1)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大333答案10~18(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大333答案10~18(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3历年真题答案汇总2003年(参考书不同,无需了解,从2010年看起)一、名词解释1、狭义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所有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体质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还是无组织、系统还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亲友间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和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电视广播学校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格,发展体力、智力的一种

2、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人的心理发展3、罗森塔尔效应4、智育过程5、劳动技术教育6、学校教育制度二、简答题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3、教师劳动的特点4、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5、德育方法中的“指导自我教育”三、论述题1、夸美纽斯说过,“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康德说过:“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试根据这两句话并结合实际论述“人受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试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英国教育家杜威和布鲁纳关于教育过程的基本观点。并根据当代教学改革的实际,谈谈你自己对于教学过程的看法。20

3、04年一、名词解释1、现代教育2、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3、教育价值4、现代教育制度5、双轨学制6、德育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3、当代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及其对教育的影响4、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5、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三、论述题1、论科学主义思潮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2、论当代西方教学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流派2005年一、名词解释1、现代教育(2004)2、教育价值(2004)3、学习优势说4、双轨学制(2004)5、教育模式6、未来教育二、简答题1、科学主义对教育的影响2、现代心理学学科的形成与教育学发展3、我国教育的结构4、教育工作的几个

4、基本关系5、品德的含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三、论述题1、论现代教学的形成和发展2、论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2010年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它是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头脑当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方面对所培养人的要求。2、学校教育制度现代

5、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目前学制主要有单轨学制、双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当代双轨制逐渐向单轨制发展,综合中学是实现并轨的好方法。3、德育(2004)德育一词于20世纪传入我国,根据现代教育观,可以将德育定义为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在西方,德育一般是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

6、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事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4、学科课程论学科课程论就是阐述学科课程的论述,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的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为分科课程。5、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和学习成效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以达到最佳学习成效的动机强度为最佳动机水平,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着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成效不断提高;当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成效则不断下降,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学习课题难易程度不同而变化,简

7、单的课题为较高的最佳水平,反之,难度增大,最佳水平则下降。6、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者一套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与实践操作密切,解决的是个体从不会做到会做熟能生巧的过程,也叫操作性知识,或者过程性知识。主要是以产生式的方式在头脑中表征的。按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二、简答题1、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2012)(2013)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学说并创立了儒家学派,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完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的编撰及校订工作。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作用:孔子认为教育是立国治国的三要素之一,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2)论教

8、育的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德政,实施的关键在于人,要培养是的百姓信服的君主。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官员,学习成绩优良是重要条件。学而优则仕的提出确立了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3)论教育的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人民不分贫富、贵贱和种族都能入学。有教无类的主张,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中去,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教育史上历史性的进步。(4)论教学方法:遵循了学而知之的认识路线,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思、行结合。学而知之是指导思想,孔子主张学,同时主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双重学习,孔子还

9、强调在学习的基础上善于思考,孔子还要求躬行君子,在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地行动。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诱导式的教育家,他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经过思考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给以指导,从而激发求知欲。他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扩大知识范围。因材施教。采取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学生不仅在年龄、社会成分,国籍等方面有差异,其个性、能力、智力、性格等方面也有差异。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个性和具体要求来进行教育,孔子根据谈话和个别观察法,逐个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教育。(5)论道德教育:作为君子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有道德品质修养,所以道德教育排在教育的首位。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

10、高的道德准则。强调君子要有更高的人生理想,主张内省外省相结合,严于利己,宽以待人,以此来提高道德修养。处理问题时要改过善迁,要求学生表里如一,身体力行。(6)论教师:学而不厌:教师应该掌握广博的知识,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诲而不倦:教师应该以教为主,以教为乐,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导学生。温故知新:教师具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答疑解惑,切磋学问,共同进步。综上所述,孔子以自己一生的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思想,他对教育的社会作用和个人作用的肯定,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有教无类的提出,打破了贵族的垄断,顺应了

11、历史潮流,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2、简述日本教育的方法教育行政:(1)以明治维新为界限,日本教育分为古代教育史和近代教育史(2)1872年,明治政府在确保对全国的控制后,文省部颁布了以效仿法国教育制度而制定的学制令,其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央集权制和学区制的思想来自于法国,而单轨制的思想来自美国,这个法令被看成日本教育的黎明。(3)1879年,为了克服学制过于单一和局限性的特点,明治政府又颁布了教育令,废止学制令,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4)二战前,日本教育进一步国家化,学校经费由政府拨给。(5)二战后,日本废除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实行地方分权制。文省部的权力和工作范围大为缩小

12、,教育委员会的权力较大。初等教育:(1)1872年的学制令,反映了资产阶级采用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提出了全民教育即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2)1886年,颁布小学校令,规定小学分为寻常小学和高等小学,修业年限均为四年,课程有修身、读书、写字和作文。(3)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规定,采用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将义务教育由六年延长到九年。(4)1971年咨询报告成为“第三次教育改革”,对初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设想,促使每一个人个性人格发展。中等教育:(1)1886年,日本政府颁布中学校令,规定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2)十九世纪末,日本在中学和女子中学进行的教育曾称为高等普

13、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双重的,既准备学生马上就业,又准备学生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3)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训练,技工和中等技术人员的培养再不是学徒制而是学校化了。(4)日本在二战后高级中学迅速发展,模仿美国,开设综合高中,削弱了职业高中。(5)1968年,提出“高中职业教育多样化”的方针。高等教育:(1)先前的开成所和医学所分别作为大学的南校和东校,后来合并为东京大学。(2)日本大学致力于引进现代的学识、技术、文化以及各种组织方法,从而为逐步建立日本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独立体系奠定了基础。(3)19世纪到20世纪:1)帝国大学改为东京帝国大学,同时日本存在许多公立的专科学院。2)1917年,日本政府

14、颁布了大学令,正式承认公立县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并新设许多高等学校,该法令还要求各帝国大学设立研究部,培养科学研究人员。3)二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发展异常迅速,这个时期发展特点是多样化、速度快,并且克服了长期存在的重文法、轻理科的传统倾向。实行学分制、课程选修制。新型大学如筑波大学,将教学和科研分为两个系统。3、简述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形成阶段理论的主要观点智慧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外部活动向知觉、表象等方面转化的结果。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即智慧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要了解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构成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对活动进行定向(2)物质活动或者物质

15、化活动阶段。借助实物或者实物的模型、标本等进行学习。(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已摆脱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代之以外部言语为支持物,如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用言语表现数位对齐的运算过程。(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只看到嘴动,听不到学生声音,如心算。(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即智慧活动的最后阶段,智慧活动压缩和自动化,运算过程已经简化和自动化,察觉不出运算过程。4、举例说明影响阅读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知识基础知识基础是个体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谈不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所谓的知识不是简单的堆砌,只有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的知识才能真正促进问题的解决。知识基础主要是通过数量和质量来影响和制约问题解决效率的。知识总量的多少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问题实质就是对有关知识经验的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越多,成功解决的可能性越大,但并非知识越多,解题效率越高,形成恰当的知识结构就成问题解决的另一个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