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370617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 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 (2)二石兽并沉焉( ) (3)阅十余岁( ),倒塌,1,.,.,.,一起,经历,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一老河兵闻之 求之下流,固颠 A和句相同,和句不同 B和句不同,和句相同 C和句不同,和句不同 D和句相同,和句不同,2,B,点拨: 本题运用【“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句中“之”,代词,指寺僧找石兽不得这件事,句中“之”,代词,指讲学家所说的话;句中“之”,代词,指石兽。,翻译下面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 (2)转转

2、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_(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3,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常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 _ _,4.,从“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寻十余里,无迹”可见寺僧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从“尔辈不能究物理”可见讲学家对事物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甚高又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可以看出老河兵经验丰富,实事求

3、是。,点拨: 本题运用【概括人物性格法】。概括人物性格为中考常见题型。做这类题型可先仔细阅读相关内容,然后根据故事情节(事例)、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及对其的侧面描写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并结合文中代表人物性格的关键性词语(若没有需概括),一般用二字或四字,多角度全面概括。本题结合文中内容写出三者的性格特征。,老河兵认为石兽在上游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 _,5,老河兵认为石头又硬又重,沙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把石头迎水一方的沙子冲走形成坑穴,越冲越深,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像这样不断冲击,石头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点拨: 本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老河兵的话来回答。,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 _,6,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去推想,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