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地球上的大气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9370555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地球上的大气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地球上的大气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地球上的大气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地球上的大气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地球上的大气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地球上的大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地球上的大气(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地球上的大气,第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23、(1)A (1分) 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气温比阴天时低(4分) (2)B(1分) 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气温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再加上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所以昼夜温差小(4分) (3)新疆多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4分),24、(1)天气状况:20日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天气晴好; 21日气压升高,风力增大

2、,气温降低,出现阴雨天气。 变化原因:20日冷锋过境前,赣州受暖气团控制;21日赣州正值冷锋过境(或受冷锋影响)。(4分) (2)偏北风(西北风)(1分) 风力大小变化:21日的风力大于20日。(1分)理由:21日的等压线比20日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分) (3)天气现象:有可能带来大风、强降水和风暴潮(或狂风暴雨)。(2分) 有利影响:丰沛的降水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补充(或使地下水、地表水得到补充),缓解高温和旱情等。 不利影响:毁坏农田、树木、毁坏道路、房屋等设施,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等。(4分),25.(1) 2200 (2分) (2)特征:水平衡大致自西向东由盈余过渡到亏损,且大部

3、分地区水平衡值为负值。(2分)原因:西部沿海地区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十分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中东部地区虽然降水也较丰富,但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其水分亏损。(4分) (3)类型:热带季风气候。(2分)成因:每年冬季(510月),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的气流影响该区域,炎热多雨;旱季(11月到次年4月),图示区域受从亚欧大陆蒙古高压吹来的东南风控制,降水稀少。(4分),26.(1)关系: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均发生在寒冷时期。(2分)原因:在寒冷时期,我国北方气候比正常年份干旱,多旱灾,导致草

4、原界限向南迁移,以游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需要推进到比较湿润的地区。(4分) (2)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分) (3)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纬度地区变暖明显,低纬度地区气温上升幅度小。(2分)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改善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等。(4分),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三) 地球上的水,第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23、(1)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总体上南多北少;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为水资源非常缺乏区;

5、南方大部分地区为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4分) (2)人口、城市密度大,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水污染严重,造成可利用水资源减少。(4分) (3)开源:适当开发地下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2分) 节流: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先进的滴管、喷灌等技术;培育、种植耐干旱作物,减少需水量大的作物播种面积,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的发展;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4分),24、 (1)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可以通过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到达加利福尼亚海岸。再沿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又流回到日本沿海。(4分) (2)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它海域,加快近海的进化速度,同时也扩

6、大污染范围;暖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降湿的作用;船舶航行顺洋流速度快,逆洋流速度慢;寒暖流交汇及上升补偿流可形成大渔场。(6分) (3)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夏季。夏季东南季风将海洋水汽带到陆地,形成丰富降水,也是陆地径流量最大的季节。(4分),25、 (1)特点:大致中间高,四周低。依据:河流从中心流向四周,成放射状分布。(4分) (2)610月。原因:青尼罗河主要流经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的610月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受赤道低气压 的控制,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富,河流进入汛期。(6分) (3)下游河段的径流的季节变化会减少;洪涝灾害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

7、;会使河流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改变。(4分),26、 (1)冰川融水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2分) (2)源头兰州段及河口郑州段。原因:该河段有较多的支流汇入。(2分) (3)A线兰州至河口段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生产和生活取水量多,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支流汇入很少;B线河口至陕县段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增加。(6分) (4)河流为地上河;含沙量大;径流季节变化;有凌汛现象;河流水补给地下水。(任答四点,4分),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23、 (1)F、G 原因:区域 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地壳抬

8、升运动,地势变高,受外力侵蚀作用而造成F、G地层缺失。(4分) (2)3次。褶皱、断层M2、断层M1。(4分) (3)与处相比,处煤层埋藏较浅;位于背斜顶部,不易积水;受张力作用,岩石坚硬度较小,易采掘。(6分),24、 (1)山谷、背斜。判断依据:M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4分) (2)随着地壳运动Q类岩石出露地表,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K类岩石。(4分) (3)该地区地形崎岖,坡度较大,公路对坡度的要求较铁路低,修建公路成本较低,难度较小。(4分),25、(1)C 沉积作用较强,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

9、的下游地区。(4分) (2)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出山口,河床坡度减小,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4分) (3)南 南岸为凸岸,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北岸为凹岸,受河水的侵蚀作用强,河岸易崩塌,安全性差。(8分),26、 (1)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的山麓地带。依据:据图可以看出,农田牧场植被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的山麓地带。(4分)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和流水的侵蚀作用。(6分) (3)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广泛分布;气候湿润热,流水溶蚀作

10、用强烈。(4分),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23、(1)夏季位置偏北(2分)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向北移动。(2分) (2)C D A B (4分) (3)整体(2分)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4分),24、 (1)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原带。(2分) (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2分) (3)位置上,各类植被的分布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从我国消失;青藏高

11、原高寒植被面积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温带草原面积缩小。(任答三点,6分) (4)全球气候变暖。(2分) 台湾岛面积将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2分),25、 (1)为B山脉,为D山脉,为A山脉,为C山脉。(4分) (2)C(2分) (3)差异:南坡森林植被分布更广泛。(2分) 原因:南坡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2分) (4)水分 由沿海向内陆(4分),26、(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2分) (2)乙地。(1分)该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草原带,受赤道低气压带移动的影响,赤道以北地区雨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下半年(59月),赤道以南地区雨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冬半

12、年(11月到次年4月),因此野生动物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和水源,会沿赤道南北每年做有规律的迁徙。(4 分) (3)热带雨林带(1分) 甲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湿热气候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丙地处于迎风坡,,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六) 自然地理综合测试卷,第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23、(1)(150E, 2326S) 10小时40分(4分) (2)西北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分) (3)16 2时(4分) (4)面积广大,基本以海洋为主;与相邻板块交界处形成环状火山、地震带。(2分),24、(1)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

13、留在海洋上。(3分) (2)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出方向越来越偏向北;昼长越来越长,夜长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从温和少雨到出现“梅雨”天气;河流由枯水期进入汛期。(4分) (3)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且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较长,因而夏季每日日照时数较长;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且昼短夜长,因而每日时数较短。(4分) (4)西北风。赤道以北的东北信风带随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形成。(3分),25、(1)特点:气温冬冷夏凉,降水夏多冬少。因素:地形、季风。(4分) (2)为蒸腾;为水汽输送;为地下径流。 海陆间

14、水循环(4分) (3)610月为九寨沟地区的夏季,海水蒸发加大,海陆间循环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季风环流输送至九寨沟流域,形成大量降水,并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湖泊,从而使湖泊水量不断增加,形成丰水期。(6分),26、(1)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2分) (2)山高谷深。长期受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发育而成。(4分) (3)古海洋生物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于古海洋的沉积岩之中;后受地壳上升运的作用出现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系之中。(4分) (4)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

15、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4分),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九)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23、(1)甲:林业 乙:种植业 丙:畜牧业(3分) (2)有利: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不利条件:降水少,干旱缺水。(5分) (3)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利用河西走廊草地资源合理发展畜牧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等。(6分),24、(1)热量 (2分) (2)由于纬度位置、地形特征的差异以及天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天山以南比天山以北地区气候温暖,热

16、量较丰富,生长期长,成为晚熟区。(4分)(3)与玉米相比,高粱耐旱又耐涝,在气候变率大的地区种植,能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保证粮食产量。(4分) (4)春播早熟区春季易受干旱威胁,春秋季还常遇低温冷害,影响高粱生育和产量。(4分),25、(1)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3分) (2)E、G、H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E、G、H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E、G、H三省(与全国或东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4分) (3)季风水田农业(或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地形平坦;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7分),26、(1)农业区分布在肯尼亚中南部地区;农牧区分布在肯尼亚南部;有牧区分布在北部地区。影响因素:降水、地形、土壤等。(6分) (2)支持。理由:水稻作物单产高;肯尼亚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水稻种植业。(或反对。理由: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